养生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GERD的定义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粘膜。30%的GERD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0%,西方国家尤为多见。近年来,随着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及促动力剂、抑酸剂的广泛使用,GERD的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疗效也显著改善。

  [诊断]

  GERD的表现是多样且易变的,可以表现为典型的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心感和反酸;也可有不典型的或称食管外的症状,如慢性声音嘶哑、哮喘、非心源性胸痛等,甚至无症状,因而对GERD没有一项检查可提供疾病的全面情况。在临床上应选择能为治疗提供信息的检查方法。

  一、临床症状

  GERD的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和反酸,常发生于饱餐或高脂餐后,在乎卧或弯腰后可加重。这些症状与食管的酸暴露时间的相关性很差。虽然有报道认为轻度与重度反流症状患者之间,食管酸暴露时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但两组之间仍有相当部分重叠。

  目前认为,若患者出现典型的GERD症状,但无并发症时,即可应用经验性治疗。治疗有效的患者可确诊为GERD。经验性治疗无效或出现吞咽困难,临床症状长期存在时,有产生Bar—rett食管的危险者,停药即复发者及有全身表现(贫血、体重减轻和大便隐血阳性)或50岁以后首发症状者宜行内镜、心电图、心超、x线胸片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二、辅助检查

  (一)钡露检查

  食管吞钡检查能发现部分食管病变,如食管溃疡或狭窄,但亦可能会遗漏一些浅表溃疡或糜烂。气钡双重造影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较差,有报道认为可能有高达80%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被遗漏。但因其方法简单易行,设备及技术要求均不高,很多基层医院仍在广泛开展。

  (二)内镜检查

  内镜可对食管粘膜进行直视检查,是判断酸产生的食管粘膜损伤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并可评估疗效及预后。因此内镜加活检是评判反流形成食管损伤类型及程度的“金标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如弥漫性粘膜红斑、水肿、脆性增加、糜烂、溃疡、狭窄及Barrett上皮。反流造成食管粘膜损伤最敏感的标志是活检标本在光镜下有如下表现:乳头伸长,基底细胞增生,基底层增厚>l/6上皮层厚度。GERD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可分为内镜阴性GERD(非糜烂性GERD)及内镜阳性GERD(糜烂性GERD)两大类。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型采用洛杉肌世界胃肠病大会制定的四级标准:A级:食管粘膜有一个或几个粘膜破损,直径小于5mm;B级:粘膜破损直径大于5mm,但破间无融合;C级:超过2个皱襞以上的粘膜融合性损伤,但尚未环绕食管壁四周;D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及至少75%的食管周径。

  目前确诊Barrett食管(BE)的惟一可靠的方法是内镜检查,敏感性在90%左右。确诊BE需见胃食管连接处以上2—3cm有一Z线,活检见岛状的鳞状上皮存在于Barrett节段中,而在鳞拄状上皮连接处以上有柱状上皮小岛。柱状上皮在喷洒美蓝(亚甲蓝)染色后呈非染色区,在染色阳性的部位取活检可提高柱状上皮的检出率。内镜下难以判断有无异型增生,需依靠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三)功能检查

  1、食管24h pH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pH监测的可重复性(以%一93%)、敏感性和特异性(96%)均好。pH监测可用来评价症状与(酸)反流的相关性,其对于内镜检查无食管炎,但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者及可疑症状(如非心源性胸痈、慢性声嘶等)是否系反流引起及抗反流疗效差时尤其有价值。24h pH监测可确定是否存在食管酸反流、酸反流的程度(频率及时间)、类型以及症状是否与酸反流有关,从而推算出食管接触反流胃酸的时间等情况,pH1200mg/d)或雷尼替丁(>300mg/d)治疗三个月末愈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以奥美拉唑40mg/d治疗,在第4、8及12周时与雷尼替丁300mg,每日2次的愈合率分别为63%、86%、90%对17%、38%、47%(P4.0的时间(77%对67%)。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奥美拉唑用于难治性烧心或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短期(4—12周)治疗。

  兰索拉唑每日30mg,与奥美拉唑每日20mg在反流性食管炎愈合方面有相似的疗效,但兰索拉唑能更快地缓解反流症状。兰索拉陛治疗反流症状及糜烂性食管炎的疗程最长可达16周。伴托拉唑的治疗剂量为每日40mg;疗效与上述两种PPI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