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口水是怎么回事?
宝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不点,对于家长们来说宝宝还是一个开心果,是全家人的希望所在,而宝宝也会表现出一些宝宝的特征,例如宝宝会咿咿呀呀的说话,会手舞足蹈等等,还有的宝宝会出现吐口水症状。
一般3个月到18个月以内的宝宝都是正常的,宝宝这阶段开始分泌唾液,但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好,所以口水外溢。要经常清洗保持下巴和衣服的清洁,不要引起湿疹。
吐口水,医学上称为流涎,是宝宝时期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宝宝吐口水并非都是正常现象,有些则是病理性的,年轻的父母应学会区别。
口水,实际上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3-4个月的宝宝由于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量也增加了,但这时孩子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口腔较浅,闭唇与吞咽动作还不协调,因而可能出现吐口水现象。
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由于正在萌出的牙齿对口腔内神经的刺激,造成唾液的大量分泌,这时又会出现吐口水现象。因此,6个月前后的宝宝如没有其他不舒服,吐口水大多是生理现象。等到孩子吞咽功能发育完善,这种生理性吐口水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但是,为什么宝宝容易吐口水呢?
在出生4个月以后,宝宝的唾液腺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唾液分泌增加,4-6个月的宝宝大约每天可分泌唾液200毫升左右。但是,此时宝宝的口腔相对较浅,吞咽功能没有发育完善,闭唇和吞咽的动作不协调,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所以容易出现吐口水的现象。
特别在4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出牙了。出牙时的神经刺激和开始学习咀嚼,会促使唾液的分泌明显增加,常常表现为宝宝的下巴不停地流着口水、围嘴湿透的现象,家长为此很烦恼。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将这一年龄阶段吐口水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流涎。
当宝宝逐渐长大,吞咽功能进一步协调完善时,吐口水就会减少,个别宝宝可能会流的时间稍长些,但大多数2岁以后就不再吐口水了。只有当宝宝患咽喉疾病、口腔溃疡或疱疹时,才会出现口水增加。医治痊愈后,吐口水现象就会消失。
但是,有些小宝宝因患口腔炎、舌头溃疡等疾病,口腔及咽部疼得厉害,甚至连咽口水时也疼,这时也会出现吐口水现象。这种病理性吐口水表现为口水突然增多,而且是黄色或粉红色的,有臭味。如果是这样,就要去医院看病了。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宝宝吐口水这种现象是一种比较正常的表现,家长们切不可妄自判断为疾病影响,应该及时给宝宝擦拭口水,让宝宝的嘴巴时刻都保持干净的状态。最后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