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流程
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新生儿预后,成功的抢救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儿将来残疾的发生率和残疾程度。
新生儿复苏流程:
1、新生儿出生后,询问:孕周、是否足月?羊水性状、清吗?是否有哭声?肌张力怎样?
2、用干毛巾包裹新生儿帮助保持体温(若是早产儿给予塑料袋包裹全身至颈部)、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若羊水粪染且新生儿无活力直接进行气管插管吸引胎粪)、擦干全身(动作轻柔)、移走湿毛巾、给予刺激(轻弹足底或抚摸背部)、在肩下点上小肩垫。
评估:听6秒心率,若60次/分<心率<100次/分
3、正压人工通气共(共30秒)
1)指征:经初步复苏处理之后呼吸暂停、心率<100次/分、常压给氧后仍紫绀。
2)操作流程:
a。新生儿保持鼻吸气位
b。选择合适的面罩,左手呈“C”字形安放面罩,面罩应覆盖颏端、口、鼻,不可将面罩用力压在新生儿面部,不可将手指或手置于新生儿眼部,不要压迫喉(气管)
c。接脉氧饱和仪(连接在新生儿的右手小鱼际处)
d。氧浓度:足月儿直接空气复苏、早产儿氧浓度25%-40%
e。通气频率:每分钟40-60次呼吸(吸—2—3)
f。挤压5-10次,评估胸廓起伏不良,加入MRS0PA矫正步骤:重新检查面罩的密封性、调整面罩—重新摆正体位—吸引口鼻分泌物—口唇稍微张开—增加挤压力度见胸廓上抬。
评估:看血氧饱和仪上的时间,若心率<60次/分
4、胸外按压+气管插管:1-2-3-吸,4个动作1个周期,应耗时约2s。每分钟应有120个“动作”左右(90次按压和30次呼吸)。
1)胸外按压:
①指征:经过30秒有效的正压通气后心率仍<60次/分
②按压方法:拇指法(首选)、双指法
③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与剑突之间
④按压深度:前后胸直径的1/3左右
⑤按压方法:拇指法—拇指按压胸骨、其余手指支撑背部,压力必须用在胸骨上双指法—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的指尖垂直按压胸骨,另一只手支撑背部下压的时间短于松开的时间,放松时手指不离开胸部
2)气管插管:
①指征:羊水胎粪污染且新生儿无活力、正压通气需要延长、气囊—面罩通气效果不佳、胸外按压需要、需要注入肾上腺素、特殊指征:早产儿,应用表面活性物质,先天性膈疝。
②操作流程:操作者右手固定新生儿头位至鼻吸气位,左手握持喉镜,顺舌面右侧滑入镜片,将舌推向口腔的左侧,将镜片头部伸到会厌软骨谷的位置,上抬镜片,暴露咽部,不可上撬镜片,声带看起来像竖直条带,或象倒立的“V”,下压环状软骨可以帮助暴露声门,可能需要吸引分泌物。右手持3.5F气管导管插入(插入深度=新生儿体重+6cm),在20秒内完成。右手将导管按向上颚,左手轻轻取出喉镜并关闭,拔出金属芯,用胶布固定导管。在操作同时,助手帮助给新生儿常压给氧,插管成果后助手帮助连接复苏气囊。(此时用100%氧)。
③检查气管插管是否成功:每次呼吸时胸廓有起伏
双肺区都有呼吸音(对称)
通气时胃无扩张
呼气时,蒸汽凝结在导管内壁
CO2检测仪变色(或呼气时读数>2%~3%)
④羊水胎粪污染且新生儿无活力,插管成功后连接胎粪吸引管吸引胎粪。将气管内导管连接上胎粪吸引管和吸引器;堵住控制口进行抽吸;慢慢撤出气管导管;必要时重复插管抽吸。边撤导管边抽吸的时间不应超过3~5s;如未再发现胎粪则进行复苏;如胎粪仍存在则检查心率:心率正常?如有指征,再次插管、抽吸心率下降?正压通气
胸外按压配合通气45-60秒,评估:心率继续下降
5、拇指法改双指法,准备气管内给药或脐静脉置管给药
1)用药指征:经30s正压通气,和30s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后,总共60秒,心率<60次/min(注意:充分的通气建立之前不要用肾上腺素)。
2)用法及剂量:
I气管内给肾上腺素(1:10000):0.5-1.0ml/kg,快速给药,并气囊快速加压两次
II准备脐静脉置管:更换无菌手套,严格消毒脐周,在脐跟部结扎,不可扎太紧,在距脐跟部2cm切除断端,在脐静脉导管(3.5F/5F),内注满生理盐水,在脐端11点/12点位置,向心脏方向,插入脐静脉导管,插入2-4cm后回抽见回血,置管成功,固定,连接三通管并关闭。肾上腺素(1:1000):0.1-0.3ml/kg,快速注入,1ml生理盐水冲管。
评估:心率仍<60次/分
6、考虑该儿有产前出血病史(如:胎盘早剥)
I低血容量的体征:给氧后仍苍白;脉搏微弱(心率快或慢);对复苏反应不佳;低血压/低灌注。
II给予扩容治疗:生理盐水(10ml/kg,脐静脉推注5-10分钟)
评估:心率>80次/分
7、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人工通气。
8、氧饱和仪继续监测,若氧饱和度>85%,心率>100次/分,撤除正压人工通气,给予常压给氧。
9、正压人工通气>2分钟,插入胃管(长度:鼻尖-耳垂-剑突与脐之间的长度),固定,远端开放。
10、与患儿家属沟通,将新生儿转院。
11、重新准备抢救复苏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