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针灸治疗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上称为“消渴下肢痿痹”,是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致感觉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病变,治疗不当后期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西医常给予患者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手术治疗等常规治疗,虽有疗效,但缺乏针对性。为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多尝试从中医角度诊疗该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痹症”“痿证”的范畴,中医外治法疗效突出,种类繁多。临床采用特色针刺法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现两者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认为其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主要是由高糖参与的神经损伤及血脂紊乱导致的,西医需从多靶点综合治疗,如通过甲钴胺营养修复神经,用药多依从性要求高,且不能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发展。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病”,以燥热阴虚、脏腑虚弱为根本病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因消渴日久,耗气伤阴,气血阴阳俱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阴虚为主,标为痰浊瘀血痹阻脉络,治当益气养阴、温补脾肾。中医外治法擅长多角度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代谢紊乱,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血管损伤的恢复。针灸可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调整选穴策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更显著地减轻患者病情、调整血糖及应激指标水平,且针灸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高。分析具体原因为,甲钴胺的主要成分为内源性维生素B12,可参与甲基的转移作用和核酸、蛋白质与脂质代谢,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加快受损轴突的重建及局部神经传导,有效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针灸能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配穴,协调脏腑阴阳,提高临床疗效。肝俞、脾俞、胰俞、足三里、阳陵泉、曲池、悬钟穴均为阳明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针灸其能补益气血、疏通经络;肝俞、脾俞、胰俞穴疏肝理脾,筋会阳陵泉穴配髓会悬钟穴舒筋利骨调髓;结合现代研究,针灸曲池穴可双向调节人体血糖水平;胰俞穴为治消渴效穴,针灸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高糖参与的神经损伤;针灸合谷穴能镇痛、调节内分泌;针灸足三里穴可提高痛阈;针灸三阴交穴可使血糖下降。上述穴位搭配使用,能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温和灸作用温和,可益气助阳、祛瘀化浊,调节阴阳平衡,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生长,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等。
MDA、SOD是机体内氧化应激指标,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当机体发生微血管病变时会消耗大量SOD,使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而过剩的自由基会氧化产生MAD,大量MAD会使营养神经血管的基底膜增厚,造成神经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损伤。针灸能通过降低血糖FBG、2h PG水平改善血液状态,调节机体微循环情况,减少瘀血,进而减少血脂影响的神经损伤;针灸还能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清除自由基,进而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化损伤,改善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可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突出,安全性高,且电子灸较传统灸法安全、环保、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按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