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知六个小秘诀可快乐过大暑
一、大暑吃什么
苦瓜清心降火
炎热的夏天,人体肠胃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往往胃口不开,食欲减退。“苦”作为“五味”之一,可以激发人的食欲。立夏中医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顺应春夏之交养心的生理特点,苦瓜就是清心降火的佼佼者。
南瓜补中益气
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
黄瓜生津止渴
黄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风热眼疾、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病症。
绿豆清热解毒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非常适用于夏天出现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症状时食用。但也要提醒的是,绿豆性寒,容易损伤胃气,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西洋参补虚抗乏
性凉而补,能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酷暑盛夏,炎热多汗会损耗正气,损耗人体的阴津,伤阴生虚火,出现疲乏体怠、心烦意乱等症状,可在汤料里添加一味西洋参,其补虚抗乏效果显著。
金针菜清热解忧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愤怒,也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二、过大暑的秘诀
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大暑节气是三伏天的中伏阶段,这是一年之中天气气温最高的时候。
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当你感到头晕的时候,不妨试试用芳香型植物。像藿香叶、薄荷叶等,用来煮汤喝很有效。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因为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王文辉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专家说,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多饮暖水益消暑
大暑养生,离不开水,因为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健身之物。常言道“人是水浇成的”。
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东莞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三、大暑时节需注意的事项
一是要注意休息。时下暑性炎热,容易耗气,正常人都会觉得乏力,所以最好能够早休息,尽量不要熬夜。
二是要注意避暑,尽量避免在中午从事室外活动。从事室外活动最好选择早晚较凉时分。如果不得不在中午从事室外活动,则要多喝凉水,但不宜多喝冰水;还应多喝解暑降温的凉茶、绿豆汤等。
三是饮食最好以清淡营养为主。要保持蛋白量充足,多吃鸡肉、鸭肉、豆腐、鸽子肉等,这类食物益气健脾、开胃、利于消化;多吃冬瓜、芥菜、西瓜皮、叶子菜等;适当吃些消暑水果,如雪梨、山竹、西瓜等,但不能过量。同时适宜多喝补气、消暑、开胃的汤,多喝绿豆、红豆糖水,温补的东西则不宜多吃,如狗肉、羊肉、红参、鹿茸等。
四是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宜吃太热气的东西,冰冷的东西也应尽量少吃,尤其是冷饮。时下这种天气,人体内较热,一旦吃入过凉的食物,寒热相激,肠胃本身比较薄弱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四、大暑养好这三处健康一整年
一、养好肺
很多人认为夏季养生应该先养心,其实不然。在《黄帝内经》中记载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简单的说肺就是仅次于君主的心脏的器官,掌管着人体气血的疏散和分布。
中医理论中“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可以协助心脏推动人体血液的运行,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如果肺出现壅塞,则会导致心血运行不畅,肺气不宣畅,则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另外,在《医学源流论》中记载“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
所以夏季养肺更重要,夏季养肺不仅仅是为了夏季的健康,更是因为之前沉积在体内的寒气还会造成来年的肺部疾病,导致冬季肺更容易受出现咳嗽、气喘、肺炎等。
二、养好脾
夏季去湿养脾,相信更多的人都有所了解。夏季是最容易出现脾湿,而引起胃肠道和消化系统疾病。
脾,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主运化、生血统血、升清。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属后天之本。
但是,夏季最容易出现脾虚、脾湿,而出现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更会出现皮肤丘疹,人体水肿,溏便和呕吐腹泻等症状。中医理论中更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导致人体疾病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其中的湿气最可怕,湿气最容易渗透,而且从来不单独战斗,往往去其邪气一同作战而使人体生病。
所以夏季不仅仅要养好脾,更要注意避湿!
三、养好脚
脚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中医认为“足”为人之根,人体的12经脉中有6条经脉和足部有关,这些经脉联络脏腑、运行血气、通表里,贯穿人体上下。另外,脚部有33个穴位,占人体穴位的1/10,其对于人的重要性相当于植物之根。
民间更有俗语“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寒从底来”的说法。夏季为了贪图凉快往往,穿凉鞋、赤脚或用冷水冲脚。这些行为往往会是体内寒气和湿气加重,体内湿气重,外吹空调电扇则形成风湿。这也是为什么夏季会出现关节骨痛的原因。
夏季脚部容易出汗,滋生细菌,容易引起脚部皮肤问题。同时夏季寄生虫卵多,容易从脚部皮肤进入体内,引起人体疾病。并且夏季脚受凉也会造成体内寒气积累,短期的表现是夏季受凉腹痛、腹泻。长期则会在秋冬季节引起人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