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晚期代酸的产生主要是内源性酸产生与肾脏泌酸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即酸产生的正平衡有关。这种不平衡性可源于内源性蛋白质合成酸异常升高、肾泌酸异常减低或两者兼而有之。
1、饮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配方乳中总蛋白质含量升高时,硫酸的含量亦增高,当摄入高蛋白质时摄入净酸的可能性增大;钙含量高的配方影响该平衡,导致更多的氢离子释放入体液。同时饮食中合成碱增高时,肠道吸收净酸相应增多。牛奶蛋白含的蛋白碱较含蛋白质量小的配方乳高,从而更易引起酸中毒。酪蛋白中苯丙氨酸及甲硫氨酸含量较高,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肠道中缺乏转换这两种氨基酸的酶,如以酪蛋白为主的牛乳或配方乳喂养,可使这两种酸在血中浓度增高,血尿素氮和血氨也明显增加,并形成酸中毒。另外,小肠黏膜细胞双糖酶缺乏时,造成进乳类食物后肠道内乳酸增加,乳酸吸收入体内后,可致乳酸性酸中毒。
2、肾脏排酸能力不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肾发育不完善在晚期代谢性酸中毒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早产儿在生后1~3周内,肾处理酸负荷的能力较差,其原因为:
(1)与正常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肾脏碳酸氢钠阈值偏低,早产儿21mmol/L。
(2)早产儿对碳酸氢钠丢失的代偿能力较差。
(3)肾小管排泄氢离子,降低尿pH的能力差。
这种肾脏调节酸碱失衡的能力至生后4~6周逐渐增强。故早产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更高。
(二)发病机制
含磷或硫的蛋白质在体内经代谢,可产生一定量非挥发酸(磷酸、硫酸),这些酸在细胞外液被迅速缓冲,使碱储备HCO3‑减少。最终肾小管通过排H+产生新的HCO3-(H2CO3
HCO3-H+),以达酸碱平衡。新生儿尤其低出生体重儿,肾排H+能力较差,生后2~3周小儿食量增加,如摄入含磷的酪蛋白过多,产生过多的酸负荷不能由肾排出,即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有人用不同奶方喂养新生儿,结果牛奶及力多精配方的奶粉蛋白质及酪蛋白浓度均较高,使低出生体重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LMA)发生率增高,反之母乳与Prenan配方奶粉,蛋白质浓度与酪蛋白比例均较低,晚期代谢性酸中毒(LMA)发生率则较低(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