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鹅口疮该怎么办?
“鹅口疮”,也有人叫“雪口疮”。它是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一种口腔炎,在刚出生的宝宝中该病较为常见。这种病常常会使宝宝营养不良,身体衰弱的宝宝,有可能因此而拒食、哭闹。一旦患上该病,宝宝的口腔会有疼痛的感觉,于是因此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的结果。鹅口疮一旦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会”殃及”食道,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注意,以发现宝宝有该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能拖延。
鹅口疮一般的治疗方法有:
一、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取吴茱萸10克,研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外贴伤湿止痛膏,24小时后取下。一般敷贴1次即有效。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涂抹10-20万U/ml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严重病例需口服制霉菌家,每日5-10万U/kg。分3-4次。可给予微生态药物,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
2、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饮食卫生:保持餐具
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营养供给: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
二、常用手法: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钟。
随证加减:
1.心脾郁热型:口腔粘膜布满白屑,白屑周围红晕较甚,伴心烦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200次,清心经加至500次。②推下七节骨300次。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钟。
2.脾虚湿盛型:口腔粘膜布满白屑,周围红晕色淡,伴面色白,身体瘦弱,四肢欠温,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①摩中脘5分钟。②补脾经300次,揉板门加至100次。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患上鹅口疮的孩子口腔会较为难受,所以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而且也会拒食。爸爸妈妈面对这种情况时,要耐心平静的哄孩子,让孩子的内心也平静下来。家长千万不可以烦乱,焦急,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快地治愈,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