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目的有哪些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心搏停止,心脏骤停通常发生在意想不到的环境和时间内。有效的心脏功能和有效循环的突然终止将会引起全身组织细胞的严重缺血和代谢紊乱,如果不及时抢救,生命将在短时间内丧失。
使患者通过相应方法获得急救氧气以供应到心脏、大脑和整个身体的重要器官是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心肺复苏前,可先行确认其是否已经丧失意识并确认其是否还有呼吸。当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可以触摸到一次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时患者脉动消失,应继续进行胸部按压。在停止按压之后脉搏仍然存在,表明患者的心跳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当心肺复苏恢复有效时,患者的肤色可从紫红逐渐变为红润;但如果患者脸色变灰,则证明心肺复苏恢复无效。当复苏有效时,患者通常可以进行自主式呼吸,瞳孔由大变小且有轻度反射,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眼球运动和肢体抽搐等情况。
心肺复苏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不得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果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出现恢复且运作良好,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并采取下一步诊疗措施。但如若患者没有了心跳和自发性呼吸、心肺复苏过程已经持续了三十分钟以上且相关医疗人员已经确认患者死亡的,亦可停止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的救治不同于任何慢性疾病的救治,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不仅可挽救患者生命,对患者恢复健康进程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肺复苏不应随意中断,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适时检查患者的循环或意识反应以确认心肺复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