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性疾病,也是新生儿肠梗阻的比较常见的原因。肠闭锁可分为十二指肠闭锁、小肠闭锁及结肠闭锁,其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与胚胎发育期间肠管空化不全、血液循环受阻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患儿出生后大多都有肠梗阻的表现,症状出现的早晚以及轻重主要取决于闭锁的部位和程度。绝大一部分患儿的呕吐是以胆汁性呕吐为主,同时还伴有或间歇性感到腹胀。大部分肠闭锁患儿出生不会排出胎粪,他们仅排出油灰样的大便,但是也有少数病人可以排少量胎粪。患有肠闭锁的新生儿在体检时常常可以发现扩张的肠袢。在目前的医学研究和发展进程中,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小肠的肠管位置及肠系膜的具体形态,一般可将肠闭锁分为I型、Ⅱ型、Ⅲ型(Ⅲa、Ⅲb)和Ⅳ型肠闭锁,根据闭锁的类型、患儿的一般情况不同,手术中的处理方式也有不同,效果也明显不同,特别是高位空肠闭锁,处理上仍有难度。对于肠管直径相差不大的,通常采用I期吻合术,切除闭锁近端肥厚肠管;如果两端肠管直径相差很大,需要采用行裁剪式端斜吻合术;为了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肠道恢复,可采用近端肠管缩窄术;在无法采用I期吻合的高位空肠闭锁的案例中,医生也可选用Bishop-Koop手术手法或Santulli-Blance手术手法。当患儿的情况很差,腹腔污染严重或伴有肠坏死穿孔,可采用肠造口术。
在肠闭锁患儿的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的管理,制定术后长期合理的喂养计划以及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肠闭锁患儿生存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当代社会里,随着新生儿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麻醉、监护、术后护理的整体进步,肠闭锁的救治率和治愈率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