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分类
人体外周血液循环系统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有一个正常的浓度范围,而钠离子的正常浓度范围为135~150mmol/L,如果因为各种外界因素或者是自身机体调节发生异常而导致血清钠的浓度小于135mmol/L时,即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就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出现,此时称为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根据造成低钠血症的各种病因,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真性钠减少的低钠血症:当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的体液丢失时,如果体液内的溶质丢失总量多于净水分的丢失总量,那么就会出现低渗性脱水的情况,而丢失的溶质主要以钠为主,所以实际上就是出现了失去钠的总量大于失水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低钠血症的发生。低渗性脱水常见于过多使用利尿剂、醛固酮缺乏或者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的钠排泄增多而吸收减少;或者是消化道疾病导致的上吐下泻、大量消化液的丢失等情况。
2、钠正常的低钠血症:这种情况的低钠血症实际上也就是稀释性的低钠血症,患者血清钠含量正常,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水潴留,可使外周血液循环系统中血容量增加,对钠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从而导致血清钠浓度的减低引起低钠血症。常见于肾排水减少造成的水潴留或者是水入量的大量增加,可见于糖皮质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低或者是有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3、钠增加的低钠血症:发生这种类型低钠血症的患者体内的钠含量虽然增多,但是由于水分同样大幅度的增多,且超过了钠增多的幅度,就会掩饰掉钠增多的实质。实际上,这种类型的低钠血症也属于稀释性低钠血症,但是患者体内的钠含量是增多的,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能盲目地进行补钠的治疗。
低钠血症属于一种电解质紊乱,可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特别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所以对于出现低钠血症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时有效地纠正患者电解质的紊乱,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