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做肠镜会有危险吗

  很多人患胃肠疾病需要做肠镜,才能鉴别出是什么疾病,肠镜的好处就不多说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肠镜有危险吗?一起来看看吧。

  临床上结肠镜诊疗的并发症虽然比较少见,但却无法避免,严重者可能致命,不管是内镜医生还是患者都不能忽视。

  肠镜可能出现的危险如下:

  一、穿孔

  结肠镜检查并发肠穿孔的比例较低,诊断性肠穿孔发生率逐渐下降,随着肠镜下治疗的广泛开展,治疗性肠穿孔所占比例增高,发生穿孔后可引起腹腔积气、感染、脓毒血症、住院日延长甚至死亡。穿孔部位多数位于乙状结肠及其移行部,原因是该处肠腔相对狭窄,结肠系膜长,肠管迂曲游离性大,镜检时易拉长游离的肠管或镜身容易结襻,易造成乙状结肠穿孔。

  二、气胸、纵隔气肿、阴囊气肿和静脉血栓

  大肠穿孔后肠内气体逸入腹腔,由于穿孔部位不同,因而造成的后果亦不相同:若腹腔气体通过横膈裂孔,进入胸腔,出现气胸,若气体进入后腹膜腔,继而进入纵隔,则发生纵隔气肿,如纵隔胸膜破裂,则可同时出现胸腔和纵隔气肿,少数患者可以发生双侧气胸,引起心肺功能衰竭。

  三、出血

  结肠镜检查,特别是治疗性手术后,肠道出血是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活检、息肉切除、电烧等肠镜下治疗发生出血的几率远高于诊断性肠镜检查。出血可能在息肉切除后很快发生,也有在术后数天才出现。出血部位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或红细胞核素扫描确定。报告的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3%~6.1%,诊断性结肠镜出血发生率为0.09%。结直肠息肉切除1h后发生的出血称为迟发性出血,出血量大的患者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而出血量小的患者大多为自限性出血,无需内镜下止血治疗。肠镜检查后持续腹痛或血压下降时要警惕腹腔内出血,应及时进行腹部超声及CT等检查。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出血采取的止血方法主要有电凝止血、氩气喷凝、止血夹封闭创面、喷洒止血药物、结肠镜下注射止血药物等。

  四、肠道准备相关并发症

  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是为了更好地观察结肠黏膜,另外,还可以降低肠腔内有潜在爆炸性气体的浓度。已报道的肠道内气体爆炸的并发症极少。一组研究发现尽管只用标准的磷酸苏打灌肠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前的准备,有10%的患者肠腔内有可燃气体氢气和甲烷,而用聚乙二醇(PEG)行肠道准备的患者没有可燃气体。其他研究发现用甘露醇行肠道准备有肠道气体爆炸的潜在危险()。含有聚乙二醇的平衡盐液和非聚乙二醇液如枸橼酸镁和磷酸盐(口服磷酸苏打),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或淤血性心衰的患者,两种准备方法都可能引起致命性水电解质紊乱。口服肠道准备的其他少见并发症有呕吐引起的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穿孔和吸入性肺炎等。

  五、化学性肠炎

  化学性结肠炎是由于使用外源性化学制剂引起的急性结肠黏膜受损,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及里急后重、粘液血便为主,一般不伴随有发热、畏寒,恶心、呕吐或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化学性结肠炎多由医源性因素引起,可引起化学性结肠炎的常见药物有: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消毒剂戊二醛及过氧乙酸、常用灌肠所用肥皂水,甚至有如中草药、开塞露、食用醋等灌肠后引起化学性结肠炎的报道。

  六、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

  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PPCS)是指内镜治疗过程中高频电凝造成的透壁性损伤引起浆膜层炎症反应。国外最新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7%,更早的报道中其发生率分别为0.5%-1.2%和0.5%。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可能与息肉的大小、类型、数目、部位、电凝时间及强度有关。常表现为术后出现的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查体常见局限性压痛及反跳痛,多发生于术后24h内。该并发症预后较好,多数经抗感染、禁食、补液及营养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后可缓解。该病与肠穿孔及腹膜炎不易鉴别,临床上肠穿孔证据应考虑该病,但经治疗后不缓解,应重新评价,以免漏诊穿孔。

  七、其他并发症

  报告一例59岁男性患者,结肠镜检查后数小时出现腹痛、呕吐、不能排便,第二天出现腹膜炎体征,腹平片有多个气液平,但无游离气体。剖腹探察,发现近段小肠扩张,远段小肠萎陷,未见穿孔。进一步探查,发现回肠进入盲肠内侧缺损部位,形成内疝。其它如菌血症、静脉血栓、皮下气肿、心率紊乱、低氧血症、麻醉意外等也值得注意。

  结直肠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就目前的技术和设备来看,仍然无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医源性的,如医师的技术熟练程度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掌握,检查者对合并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以及操作的耐心和细心等等;二是患者方面的,如原有疾病的状况,脏器解剖的畸形,遵循医嘱的程度等。

  此外,请不要忘记,操作大肠镜的术者也是人,而人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因此操作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本单位的医疗设备等具体情况来进行操作。以凡人的能力去模仿天才术者的技巧是最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