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遗传吗
严格来说,少数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有遗传可能的。患者可以结合自己具体病因,来对肾小球肾炎的遗传性进行判断。那么,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究竟是什么病呢?我们为什么会患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呢?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又各有什麽样的表现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肾小球肾炎一般是指患者有血尿、蛋白尿等异常的表现,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本身并不是某一类肾小球肾炎所独有的病变状态。硬化是许多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终末阶段,临床表现为,大量肾小球组织发生硬化,肾小管萎缩消失,肾部位间质有纤维化的趋势。因此,病变部位是否发生硬化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遗传性是没有关系的,后文我们也将重点分析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本身,探讨究竟是否有遗传的可能。
肾小球肾炎本身是有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区分的。下面我们来各自分析一下。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肾小球疾病中的大多数,是我国患者罹患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原发性肾炎,是指肾脏本身出现了异常的炎症反应,大多数是因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因此,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不存在遗传可能的。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于其他生理系统发生病变进而牵连到肾脏发生的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均有可能使患者继发肾小球肾炎。由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较容易判断,临床诊断也会先判断是否属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遵循非继发,就是原发的诊断思路。由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并非肾器官本身有炎症,因此,也不具有遗传性。
3、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遗传性肾小球肾炎,较常见的是指Alport综合征以及薄基底膜肾病。两者发病原因都主要是因为编码肾小球基底膜成分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肾基底膜变薄厚不均,或肾小球基底膜成熟不完全。患有这两种肾病的患者都会因基底膜易破裂,而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若患者罹患这两种遗传性肾病,则很有可能对下一代造成影响,且大概率会有家族遗传病史。
总而言之,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通过自身肾小球肾炎发病的病因,来判断是否有遗传的可能。一般来说,除非患有遗传性肾病,否则一般不会有遗传的可能。同时,对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治疗一般以延缓肾功能恶化的治疗方案为主,生活中也应减少钠元素的摄入,低盐低蛋白饮食,尽可能减轻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