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回肠憩室原因及治疗
空肠、回肠憩室大家知道他们是什么吗?他们是医学用的专业术语,描述的是一种消化科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现今社会物质水平快速提高,消化性疾病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病因
空肠憩室常为获得性,与腹内压增加有关。通常伴有小肠运动的改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内脏病和神经病变,可导致小肠平滑肌萎缩和纤维化,从而使肠壁囊性扩张,从薄弱的肌层疝入黏膜下层。内脏神经病变引起小肠动力失调,致肠腔内高压,在大血管进入肌层薄弱处疝入而产生憩室,有时造成麻痹性肠梗阻。Krishnamurthy(1983)曾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患者空、回肠肌层内肌细胞数量减少且退行变或纤维性变,有的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和触突也呈退行性改变,故提出本病可能是系统性肌硬化症在小肠的表现。
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凡为60~80岁体弱老者,长时间存在消化功能紊乱表现,经常有胃肠胀气、胃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或合并腹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上消化道气钡造影示小肠系膜侧有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的袋状阴影,或较大的憩室腔内显示气体、液体和钡剂的3层平面等特征影像,可明确诊断。对消化道出血疑为本病者,核素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等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本病发生憩室黏膜出血、憩室穿孔、气腹和小肠壁气囊肿或肠梗阻时,应与消化性溃疡出血及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等相鉴别。
治疗:小肠憩室如很小,无症状,不需治疗。如合并有脂肪泻或贫血,可先用维生素B12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如药物无效或有憩室炎穿孔、出血、梗阻等合并症时,均需手术治疗,切除憩室。如仅将憩室内翻,日后可发生肠套叠,现已很少采用。单发的小憩室可仅行憩室切除术,但手术时常需将憩室连同局部小肠一并切除。术中所见的憩室常比X线造影发现的多,如为多发憩室散在于小肠各部不可能广泛切除时,则只能将含有大憩室的肠段切除,小的憩室不予处理。小肠切除50%,而回肠末段和回盲瓣均保留,不致发生营养障碍。
预后:尽管憩室病的发病率很高,但常无并发症。发生憩室炎或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中有10%~20%其预后不良。大多数急性憩室炎或憩室出血的发作呈自限性且经内科治疗有效;但预后与年龄有关,在年龄很大的老年人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相当高。
想要一个好身体,健康的身体,就应该时刻关注着它,将我们学习到的关于疾病的知识用于实际,及早发现自己的症状,及早去医院就诊,让疾病远离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