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有必要做吗
一直以来,碰到了许许多多因为脑血管疾病需要进行脑血管造影(DSA)的病人及家属追问我“脑血管造影是怎么回事?”“有多大危险性?”等等问题,更多的病人及家属在就诊前就了解到可能需要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但却没有途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产生了疑虑甚至犹豫。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做DSA?
DSA至今为止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成像的金标准,目前尚无任何检查(包括高场强MRI/MRA)对了解脑血管病变的准确优于DSA。总的来说:通过DSA检查,我们能够准确的治疗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初步预测/了解疾病的发展:出血的风险、梗塞的风险等,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怎么干预等等。需要做DSA大致包括下面几项:
1.颅内出血性病变,需寻找出血原因者:
2.颅内缺血性病变,观察病变范围、程度、侧枝循环情况;
3.观察颅内血管发育状况,排除血管发育异常、变异;
4.颅内占位病变,需了解病变的供血来源、血供丰富程度及病变与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者:
5.了解某些颅外病交,观察其与颅内血管的关系;
6.观察颅脑外伤时颅内血管损伤状况。
二、DSA怎么做?
(1)如果病人能配合(有自主行为能力、意识清楚)的病人只要局部麻醉就行了,但对于躁动不安的(如意识不清的)、年龄过小等,考虑检查过程中可能会乱动,影响造影质量,我们需要全麻。
(2)做造影的年龄:目前尚无明确的年龄限制,就是说只要能耐受均可考虑DSA检查。我们最小的目前做过5岁的,年纪最大的做过95岁的。当然,做检查前必要的检查指标(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没有明显禁忌才能检查。
(3)一般用2-3ml的局麻药物在穿刺点(一般是一侧腹股沟下约1cm)处麻醉穿刺点,然后穿刺股动脉,在穿刺成功后,用一根专用的造影管子在动脉血管内一直到达颈部,颈部双侧有供应头部的血管开口(一般是6根: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我们将专用的造影管子放入动脉开口约2cm左右,然后摆好位置,通过注射造影剂,就能准确的知道该血管的大小、形态、有无病变等情况。
三、危险性
DSA严格来说是一个有创的检查,不能算手术,但只要是有创的就会有风险。
(1)DSA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缺血性事件,继发于导管、导丝引起的血栓栓塞或气栓。其他原因包括粥样硬化性板块破裂及血管杂层等。其他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皮等盲和健忘症等。极少数血管造影因为颅内压力的轻微变化,可能会诱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破裂,但几率很小。国内外目前统计,总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0.8%,永久性的为0.07%,意思就是一万个造影病人可能会有7个会出现永久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在我医院,尚无发生因血管造影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例。
(2)非神经系统并发症:经股动脉的脑血管造影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腹股沟及腹膜后血肿、过敏反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下肢血栓栓塞、肾病、肺栓塞。目前国内外对造影的回顾分析中,血肿发生率0.04%,皮肤过敏0.1%。我院出现上述情况略低于上数据。
四、术后处理
(1)卧床穿刺侧下肢伸直及制动,一般需要不能弯曲24小时,也就是24小时内大小便需要在床上解决,目前有一种专门用于封堵术后血管穿刺口的材料,能够使病人提前12小时下床,但材料较贵(约2999元),病友可自行选择。
(2)术后要定期检查穿刺部位及其远段的动脉搏动,以便及时发现有时下肢血栓形成,一般每15分钟一次,一共4次,然后每30分钟一次,共2次,然后每1小时一次,共2次。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a、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b、穿刺部位远段搏动触不到
(3)生命体征监测:开始每1小时一次,连续2次,然后每2小时一次,连续2次,最后改每4小时一次,直到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