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肠息肉的常识
性质上而言,大肠息肉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可能与生活习惯或者遗传等因素有关系,其真正原因临床上还没有准确的解释。腺瘤性息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慢慢的长大,极易发生癌变。而炎性息肉是由于长期的肠道增生炎症引起的,有时很小的息肉可能会自行消退,相对比较安全一些,但如果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也会有可能发生恶变的。
通常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尚不明确息肉的性质,一般均当即内镜下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如瘤体太大、生长部位不方便切除,要通过手术等其它方法进一步处理。
一般内镜下切除息肉并不是大手术,病人甚至不需要住院,息肉切除手术在门诊都能做。肠镜术既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是极为方便的治疗手段。只有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认息肉的性质以及癌变的概率,为肠癌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在息肉很小(直径小于0.3cm)很多,通过肠镜也难以全部发现并切除的情况下,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检。
肠息肉不是切一次就了事了,它可能再度复发,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只要是曾经有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若息肉只有一个,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三年查一次。但有多个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频密的复查;若息肉根部癌变,必须进一步做外科手术治疗。
研究已经证明,西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引起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概述不难看出,大肠癌前的病变就是肠息肉。所以,在日常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要合理搭配,不要吃多的吃荤而不吃素,这样很不利于肠道毒素的清理。为了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平时可以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比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进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