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心脏骤停的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骤停在人们生活中并不少见。心脏骤停是目前医学上定义的临床重症,患者如抢救及时可恢复心肺自主循环。然而,心脏骤停后的患者易于产生多种并发症。经研究发现,经历了心脏骤停,经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有高达70%的死亡率。

  ⒈心脏骤停后脑损伤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很敏感,耐受性差,因此,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是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早期主要表现,也是导致心脏骤停存活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脑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恢复的程度如何决定着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患者的预后。Laver等的研究表明,脑损伤是院外心脏骤停存活者ICU内死亡的主要原因(68%),在院内心脏骤停存活者ICU内死亡原因中也占很大比例(23%)。保证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患者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与氧合,是促进脑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充分及时的血流灌注可以极大的减少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且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康复机率。

  ⒉心脏骤停后心脏功能紊乱

  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患者心脏本身也经历了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因此同样存在再灌注损伤,其主要表现为心肌顿抑、心律失常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由此导致的心脏功能下降是心脏骤停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⒊机体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骤停发生时机体内氧分和代谢产物输送突然中止,心肺复苏CPR只能部分的逆转这一过程,氧供较正常明显减少。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患者由于心肌功能失调,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微循环衰竭等原因,低氧状态仍会持续存在,因此可造成不可逆的细胞损伤,内皮功能失调以及全身炎症反应。而且恢复血供后由于再灌注损伤还可以加重损伤情况,并激活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后3小时,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可溶性受体和内毒素均增高,如SIAM-1、SVCAM-1、P-选择素、E-选择素的增高表明白细胞激活或内皮功能损伤,这些变化的严重程度将影响患者的预后。心脏骤停后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属于一种特殊的类型,机体各个器官损害的部位、顺序、时间早晚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早期即出现心脑血管功能损害,而后出现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而且心脏及脑组织的损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器官的损害也不容忽视,否则也同样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以上介绍了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这些病症都会给患者的精神及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专家指出,心脏骤停患者在出现危急情况前心脏已经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作为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脏病的患者一定要定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