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内伤发热有哪些症状?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

  《内经》中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内热的论述较详,并提出了一些内伤发热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视为甘温除热法的先声。《诸病源候论》提出了阴虚发热的机理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治疗创制了一个重要方剂。金元·李东垣倡气虚发热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大热法进行治疗。明《症因脉治》一书专设内伤发热篇,并分气分发热与血分发热两大类。清《医林改错》提出了瘀血发热的特点,并拟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这些论述使内伤发热的理论不断完善,对临床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发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某些不明原因的发热,具有内伤发热特点的,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治。

  症状:

  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感怯冷但得衣被则冷感即减轻或消失。发热持续,或时作时止,或作有定时。发热的同时多伴有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因内伤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湿的郁滞壅遏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故在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诊断: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水湿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内伤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感受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