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肾性骨病诊断标准

  肾性骨病(ROD)又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是肾功能障碍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异常在骨结构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低血钙、高血磷,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铝中毒等。而对肾性骨病的诊断除骨活检是诊断肾性骨病的金标准,还要结合临床生化检查。

  骨活检将肾性骨营养不良按组织形态学进行分类:①轻度骨损害型;②骨再生不良;③骨软化;④纤维性骨炎;⑤混合性骨病。有文献指出,骨软化发生在儿童期为佝偻病,表现为骨密度明显减低,干骺端呈杯口状及毛刷状改变,早期钙化带密度减低或消失。而成人肾性骨质软化表现为骨小梁模糊,骨皮质变薄,骨密度减低,骨骼变形,骨盆呈三角形或三叶状。椎体呈鱼椎样、侧弯或后突畸形。假骨折线常为多发且对称,以耻骨支、股骨颈多见,是诊断骨质软化的重要征象。骨质硬化多见于病程较长患者,骨密度弥漫性增高,全身骨骼广泛发生,以脊椎及颅底较为明显。四肢长骨硬化呈基本对称性,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致密影。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表现为骨膜下骨的吸收,以指骨改变常见,用CT扫描观察更有优势。可见骨骼呈多发囊状改变,边界清晰。软骨下骨的吸收,在关节边缘、骨膜下或在韧带附着处多见。

  而临床生化检查包括骨密度测定、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测定、血清钙指标测定、血清磷指标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因为肾性骨病出现典型X线表现时,大多已属晚期。因此有必要对怀疑此病的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并结合相关生化检查,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