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掏耳朵是否会导致耳聋出现
耳朵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工具之一,时间久了,它会有灰尘,掏耳朵就变成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掏耳朵的方式并不对,怎样才是正确的掏耳朵方法,下面将为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拥有正确的掏耳朵方式,免受伤害!
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掏耳朵过于使劲,就很有可能导致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就会导致耳聋,建议一定要注意。
如何才是正确的掏耳朵方式呢?
耳屎多了,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也可以用耳道勺轻轻地将耳屎掏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如果耳道发痒,可用手指,轻轻按揉外耳道前的耳屏。
严格来讲,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于“耳屎”生成速度比较快,特别是那些腺体分泌旺盛、俗称“油耳”生成速度更快,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因此,可以自己掏耳,但应做到如下两点: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注意事项
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层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由于外耳道为弯曲、较深的腔洞,又比较潮湿,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掏耳朵的注意事项介绍,相信对于帮助大家平时预防耳鸣耳聋有一定的帮助,提醒大家如果掏耳朵的方法不正确或者太过于用劲,那是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耳部疾病甚至耳聋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掏耳朵方式,一些该注意的事项也得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