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缺血应怎样进行锻炼?
通过运动来帮助下肢缺血的回复。首先,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弃吸烟等不良嗜好,禁食高脂、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同时,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平时走路不宜过快,以免引起缺血症状发作,但是,久卧不动也不可取。建议适当参加步行锻炼,以便增强下肢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促使闭塞动脉周围侧支血管的形成和开放。另外,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
下肢缺血是常见的血管疾病,多由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出现静息痛及肢端坏疽,轻者影响生活和工作,重者因截肢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除了手术治疗外,目前许多学者认为,体育锻炼具有主动性、全身性及自然性的特点,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下肢缺血导致的间歇性跛行有良好疗效。
临床实践发现,戒烟和步行锻炼结合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显著减轻或治愈间歇性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以及在术后治愈残余的轻度间歇性跛行,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运动处方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种、病情以及有无合并症等综合确定。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决定运动量。一般采用小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为100~110次/分钟、净增心率(运动时心率减去安静时心率之差)小于30次/分钟为宜。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运动频率以每天1~2次为宜。
国外学者观察,间歇性跛行患者运动应达到接近最大疼痛时停止效果较好。如果患者运动后在小于30分钟的时间内出现最大疼痛,说明该运动强度过大,应适当减小;若运动后出现最大疼痛的时间大于60分钟,说明该运动强度过小,应适当加大,使运动后出现接近最大疼痛时间调整在30~60分钟为宜。每次运动结束时不应骤然停止,要逐步减速直至停止。运动处方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开始运动时应在医护人员或家人的陪护下进行,以便随时调整运动处方和防止意外发生。
体育锻炼有多种形式,以步行为主要运动方式。步行可分为平坦路段和坡度路段两种,以平坦路段多用。步行锻炼速度分为三种:
慢速:70~100步/分钟
中速:100~120步/分钟
快速:120~140步/分钟
由于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故多采用中、慢速步行锻炼。适应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一期、二期下肢缺血患者。禁忌症:发热、肢体或创面有感染、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瘤等患者,避免引起感染扩散、血栓脱落及大出血。下肢缺血会引起患肢疼痛、麻木感、冷感,间歇性跛行及溃疡等。严重的下肢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疗效常不理想,仍有一些病例除了截肢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