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脚底穴位,脚底按摩穴位反射区

  一、脚底穴位按摩手法

  1、指颗滑按压法

  握拳固定,凸凹食指,以食指第二关节弯曲成指颗状,以手腕作为施压轴,带动关节面左右滑动,在脚底反射区做同方向滑动的施压操作。

  为避免伤害手指,关节一定要好好弯曲,使用关节的顶点部位施力,或以辅助棒代替,可省力,且有效达到深入效果。

  适用于整个脚底的反射区,或是加强刺激按摩,此为(按)的手法。同时应避免拇指指颗操作,因为容易受伤而影响手指功能。

  2、指腹推压法

  以手指腹(主要是拇指指腹)来进行推压,在脚底反射区做同方向施压操作。

  此法适用于较缓和的刺激操作,以及脚底各反射区及内,外侧,此为(摩)的手法。

  操作此法的按摩者,应避免再推压时,使用自己的指尖按压,或过度刺激到末梢神经,而伤害自身的视神经。

  3、指侧夹压法

  手指侧如夹子般,在脚底特定反射区单一的夹压点施力。

  此法可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侧位置,夹压在脚趾及脚底的特定反射区,定点按摩刺激。

  脚底反射区疗程后,再以统整式缓和,放松因按摩所引起的疼痛感,就是把操作式手法对脚底后的刺激,是以舒缓的手法。操作顺序为:扣打法,牵引法,清洁法。

  4、扣打法

  脚部肌腱会因按摩疼痛而紧绷,以扣打法就会开始放松。

  握拳后用手的小指侧进行,力道平稳适当,籍由振动效果可减轻按摩后的疼痛感,使脚或身体得到舒缓。

  5、牵引法

  按摩时有人害怕疼痛,因而使血管收缩,关节,肌肉韧带紧绷,牵引法可将紧绷的部位来开,放松肌肉。

  拇指与食指拉每一脚趾或旋转,以牵引动作来舒缓脚底肌肉,关节,韧带的僵硬感。

  并可提高关节或肌肉的可动性与强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6、清洁法

  按摩时,被按摩者若脚底涂有润滑油,按摩完毕后须加以清洁,避免阻塞毛细孔。

  因此选择纯植物油润滑油,较能被皮肤吸收,促进舒缓,达到放松的功能。

  按摩前后切忌喝冰冷的水,以免寒气留在体内,影响气血的循环。

  搭配精油芳香疗法操作,效果可以倍增。

  平时工作结束后,有时间的朋友可以试试脚底按摩,舒缓一下身体哦。

  二、脚底按摩穴位反射区

  1、贫血、消化不良

  【按摩部位】肝、胆和脾反射区

  【定位】在双足的大趾前端,有通向人体肝、胆和脾的穴位,当你有腹部收缩、打嗝、吐苦水等不良症状时,刺激这些穴位,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

  当你头晕、乏力,面青唇白,有着诸多贫血表现时,除了燕窝、红枣、猪肝之类的食补以外。

  对小脚指头部位的反射以刺激,也会有些辅助感化。即便眼不花心不跳,完全没有贫血苦恼,但如若想面色红润也不妨尝尝。

  2、皮肤过敏、荨麻疹

  【按摩部位】里内庭穴

  【定位】在脚掌上方,第二、三跖趾枢纽前方凹陷处,有一处穴位里内庭,对之进谋杀激,刮拉,就能够缓解皮肤过敏惹起的搔痒症状。

  3、失眠、多梦

  【按摩部位】失眠点

  【定位】凑近脚掌根部三分之一处,有减缓失眠的穴位。对之进行良性刺激,能够调整脑电波,完成有效就寝。

  4、颈、扁酸疼

  【按摩部位】肩颈反射区

  【定位】双足拇指指腹根部横纹处,和双足外侧第五趾骨中部(足外侧最凸起点中部)。

  颈肩肌肉反射区在双足底肢趾后方两厘米宽地区。按摩穴位,提拉肌肉,每天两次,每次10-30分钟,坚持两周,就会有明显效果。

  5、加强免疫力

  【按摩部位】涌泉穴

  【定位】脚掌核心处。由于足底浩繁的穴位,人称足部为人体的“第他心脏”。

  既然如斯,这一部位,真可称得上是心脏之心脏了。

  对之进行良性刺激,当然愈加必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逾花甲仍旧精力茂盛,其重要缘故之一是他坚持按摩脚心。

  1、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2、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

  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3、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

  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

  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

  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

  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4、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

  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

  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5、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

  “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

  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6、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

  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

  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7、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

  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8、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

  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9、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

  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

  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

  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

  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10、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

  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三、胃病脚底按摩穴位

  1、太阳神经丛:位于双脚脚底二三趾脚掌骨关节下方,肾脏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凹陷的感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下扣按摩。

  2、胃:在双脚大脚趾下方第一骨头下方的凹陷处。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3、肾上腺:在太阳神丛下方的最深处,肾脏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小洞向下陷的感觉,肾上腺是脚底最深凹处,是一个比较难找的反射区。

  按摩时是找到凹陷的地方时,一压一放的方式按摩。

  4、胰脏:在双脚脚底内侧胃的下方,触摸时有微凸颗粒的感觉。

  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5、十二指肠:位于双脚脚底内侧胰脏下方与膀胱反射区上方,用手触摸时会有凹陷的感觉。

  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

  6、肝胆:位右脚脚底一半上方与三四趾脚掌关节下方是肝反射区。

  另用手触摸时有一长条凹陷的沟是胆的反射区。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下方向按摩。

  7、胸部淋巴腺:是淋巴腺总开关,位于双脚脚背大拇趾与食趾之间凹陷处。

  按摩方向是由外侧往脚后跟方向推。淋巴腺中的淋巴液在人体中负责血管与血管连系,也能在肠内吸脂肪和运送脂肪的工作,淋巴球更能吞噬细菌,增强抵抗力。

  8、上身淋巴腺:位脚背双脚内侧,踝关节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凹陷的感觉。按摩时要从外侧往内侧方向推。

  四、失眠脚底按摩穴位

  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揉搓脚趾的方法很简单,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脚趾做圆周揉搓运动。

  每天揉几次不定,但每次需要2―3分钟。由于记忆、计算能力是与脑相关的,中医认为“肾主藏精,通于脑”。

  所以记忆、计算功能就由肾所主,而小趾是足少阴肾经起始部位,故而揉搓小趾有助于增强记忆和计算能力。

  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及其外侧,只要在睡觉前或休息时揉5分钟就行了。

  揉脚前最好把脚先用温水洗干净,一是讲究个人卫生,二是温水能促进血液循环,效果会更好。

  脚底按摩

  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

  方法是仰卧床上,抬起双脚用力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效果更好。

  只要用力摩擦20次左右,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降临了。

  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内脏功能加强,恢复精力。

  正确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每只脚100次左右。

  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头痛、食欲不振等征兆。

  简单的脚局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

  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

  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会得以改善。

  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实行此法,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赤脚行走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使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

  行走时尽可能让脚掌心得到刺激,可尝试走卵石路。

  让五指分离运动也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

  为了身体的健康,在家中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赤脚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