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皮克病起病隐袭,病程缓慢进展,多为中老年发病,发病年龄30~90岁,60岁为高峰,多在70岁前发病,女性较多。40%的患者有家族史,其余为散发。
2、皮克病的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表1),早期以明显人格改变、情感变化和行为异常为特征,表现为易激惹、暴怒、固执、情感淡漠和抑郁情绪等,渐出现行为异常、性格改变、举止不适当、缺乏进取心、对事物漠不关心及冲动行为等;部分患者出现Klüver-Bucy综合征,表现为迟钝、淡漠、顺从、视觉失认、口部过度活动(hyperorality)、思维变化过速(hypermetamorphosis)、善饥和过度饮食,把捡到的任何东西如废纸、垃圾和粪便等都放入口中试探和吃掉,并有情感抑郁、焦虑、躯体异常感和片段妄想等。
3、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认知障碍,逐渐不能思考,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与Alzheimer病相比认知障碍不典型,空间定向保存较好,记忆障碍较轻。言语能力障碍较明显,逐渐言语减少、词汇贫乏、刻板语言、模仿语言和失语症,后期可出现缄默症。
4、神经系统体征如吸吮反射、强握反射可在病程早期出现,晚期发生肌阵挛、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如帕金森病综合征等。
目前额颞痴呆和皮克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下标准可作参考:
1、中老年人(通常50~60岁)早期缓慢出现人格改变、情感变化和举止不当,逐渐出现行为异常,如Klüver-Bucy综合征。
2、言语障碍早期出现,如言语减少、词汇贫乏、刻板语言和模仿语言,随后出现明显失语症,早期计算力保存,记忆力障碍较轻,视空间定向力相对保留。
3、晚期出现智能衰退、遗忘、尿便失禁和缄默症等。
4、CT和MRI显示额和(或)颞叶不对称性萎缩。
5、病理检查发现Pick小体和Pick细胞。
具备1~4项,排除其他痴呆疾病,临床可诊断为额颞痴呆,如有家族史、遗传学检查发现tau蛋白基因突变可确诊;具备1~5项可确诊为皮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