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死亡率高
肺血栓是指肺外的栓子经静脉系统回流到右心,在肺动脉中堵塞而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基础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通常也简称为肺栓塞。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症。临床上国内外肺栓塞的诊断一直是棘手问题,因为大多数的肺栓塞都存在延迟诊断的问题。肺栓塞的死亡率也比较高的。
目前缺乏最新的全球范围的肺栓塞的流行病学资料,而国内的资料更是不全。在西方国家肺栓塞被列为常见的三种心血管疾病之一,而且被认为具有诊断率低、死亡率高的特点,现在受到日益重视,被称为“21世纪亟待解决十大心肺疾病”。在中国,长期以来误认为肺栓塞是一种少见病、罕见病,被临床医生严重忽视,近年来随着以程显声、王辰等知名学者的大力推广肺栓塞知识,全国各地每年诊断的患者日益增多,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为例,2008年肺栓塞的患者较2007年增加一倍。
从尸检数据看,国际上综合性医院普通住院病人5万余例尸体解剖中,肺栓塞的阳性率为13%。当然国内因为种种因素,尸检率一直很低,相关大样本数据还是空白。
从临床数据看,美国国家医院出院数据库的20年(1979-1999)的资料表明:肺栓塞占美国非联邦医院住院患者的0.4%,每年约15万人因肺栓塞而住院,而且20年来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这些数据低估了患者数量,应该有1%左右。很遗憾国内的综合性数据同样缺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每年诊断肺栓塞大约200例,占住院患者的0.5%左右,这与美国的数据接近,以此推算上海市2007年近180万的住院患者中约有9000位肺栓塞患者,而全国2007年住院患者总数为近6500万,那么应该超过30万的肺栓塞患者。这是非常大的数目,但是时间上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没有被及时诊断。
不治疗40%死亡
肺栓塞的诊断率低,但是死亡率却非常高。在美国肺栓塞的平均死亡率为7.7%,而对于没有任何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平均死亡率为40%左右,这和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非常接近。由于肺栓塞的诊断治疗都相对价廉,特别是大多数患者只需要抗凝治疗,其价格比较低廉,但是效益非常明显。这也说明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有效诊治可以避免80%的患者死亡。
重视危险因素
肺栓塞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1。活动减少;2。高龄;3。肿瘤、化疗;4。急性内科疾病;5。手术、外伤、脊髓伤、固定、石膏;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抗磷脂抗体综合征;8。口服避孕药;9。激素替代治疗;10。肥胖;1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2。静脉曲张。
及时识别诊断
研究证实,如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肺栓塞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要增强自我保护和识别意识:
第一、高度重视相关症状。肺栓塞病人的病情表现差异很大,特异性不高。但是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或突发晕厥,应想到有肺栓塞的可能,并尽快至有肺栓塞快速诊断和处理能力的医院就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如果用心脏病等不能解释,或病人曾有静脉血栓、静脉曲张等等危险因素,就要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第二、及时识别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表现为腿部肿、胀、痛,一般是单下肢发病,以右下肢居多。手术后长期卧床或不活动的人,有骨科外伤或手术、肥胖、高血脂者,有肿瘤、心脏疾病、中风、肾病综合病史者,有口服避孕药、妊娠、静脉曲张或以往有血栓形成史者,都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
注意日常预防
尽量避免危险因素,使用避孕药者,必要时应该定期随访血D-二聚体。
若制动超过3-4小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衣着及鞋袜要宽松,身心放松。2。打麻将、看电脑、乘飞机、乘车等情况下应经常活动下肢,离开座位走动,每隔1小时最好起来活动数分钟。减轻下肢血流瘀滞,促进回流。3。卧床时抬高患肢,多做跖趾关节、踝关节、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活动,或被动运动。4。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旅途中避免吸烟,多饮水,防止脱水,避免饮用酒精性、咖啡因性或者碳酸性饮料。6。有条件时,尽可能平躺,少坐。
用机械方法也可预防:穿医用分级长筒弹力袜;使用踏板装置和间隙充气压缩泵。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在长途旅行前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口服抗凝剂或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阿司匹林没有明显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