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基本同乙型肝炎治疗。主要选用干扰素(IFN-α),可有部分疗效。膦甲酸钠(PFA)用于急性重型肝炎治疗可提高存活率。慢性丁型肝炎,可试用干扰素α,能降低血清内病毒水平,部分病例HDV RNA转阴,ALT活力下降,改善症状,肝活检显示炎症坏死改善。剂量与疗程参见乙型肝炎的治疗。

  1、一般原则经过适当休息,合理的饮食和支持疗法,多数患儿能在2~4个月内康复。

  (1)休息:急性期病儿需要充分卧床休息,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恢复。当黄疸消退,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还应继续休息2~3个月,病情稳定可回学校学习,但需随访观察1年。慢性肝炎活动期应适当休息,如出现黄疸,应卧床休息。慢性肝炎稳定期可参加学习,但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营养: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适当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多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奶类、豆制品等)、维生素(包括蔬菜、水果)。脂肪摄入量要适当控制。进食量要平衡,切忌盲目过量摄入。

  (3)支持疗法:频繁恶心、呕吐者可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和复合氨基酸溶液,以补充摄食不足,增加热量。静脉输注能量合剂三磷腺苷(ATP)、辅酶A(CoA)等。有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人血白蛋白。

  2、药物治疗

  (1)急性肝炎:大多为自限性,常需因地制宜选用保肝利胆的中、西药物2~3种进行治疗,可恢复正常。

  (2)慢性肝炎:治疗肝炎的药物很多,可归为几类,常在抗肝细胞损害药物应用同时选择免疫调节药物或抗病毒药物,切忌多类药物同时应用及更换治疗药物过度频繁。

  ①抗病毒药物:

  A。干扰素(IFN):IFN可激活2‘-5’A寡腺苷酸合成酶,催化寡腺苷酸合成。此氨基酸能激活内源性核糖核酸内切酶,导致病毒mRNA裂解,阻止HBV复制。IFN-α和IFN-β产生于受病毒感染的多种有核细胞,IFN-γ产生于活化的T辅助细胞。IFN-α尚有促进T杀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效应。目前多采用干扰素(IFN-α),如基因重组IFN-α2b(干扰素),儿童用量10万U/(kg·d),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周3次,疗程3~6个月。干扰素的副作用有高热、寒战、低血压、恶心、头痛及肌痛等。患儿首次接受干扰素治疗,可发生流感样综合征。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可发生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不规则用药则可导致产生干扰素抗体,影响疗效。干扰素抑制HBV复制是肯定的,HBeAg及HBV DNA的转阴率可达40%~60%,而HBsAg转阴在10%~15%,近30%受治者可获得长期持续的效果。

  B。拉米夫定(lamivudine):拉米夫定是核苷类药物,可以抑制病毒DNA合成而阻止HBV,据全世界3000余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经验,每天100mg(1片)口服,可使病人血液内的HBV DNA降至测不出的水平(<1.6pg/ml),同时血清转氨酶水平相应降低,60%~70%病人可恢复正常。我国对429例病人的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结果,也证明拉米夫定对HBV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过1年治疗,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79.6%,转氨酶持久复常率为70.9%。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轻,与安慰剂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按我国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组拟订的该药临床应用指导意见,确诊为慢性乙肝,性别不限,年龄在16岁以上,建议剂量为100mg,1次/d,口服。疗程1年,然后按患者的个体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服用。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适应证,对儿童期(3~12岁)慢性乙肝患者,探索安全性、有效剂量和疗效,探索对阻断宫内感染的效果,给孕妇产前8周至产后4周每天服拉米夫定100mg与安慰剂对照,观察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即将开始。

  C。阿糖腺苷(Ara-A)与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可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和核苷还原酶活性,阻止DNA型病毒复制。阿糖腺苷(Ara-A)剂量为10~15mg/kg,溶于10%葡萄糖溶液(浓度0.5mg/ml)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肌痛、关节痛及神经痛,并可导致可逆性骨髓抑制。Ara-AMP,溶解度比阿糖腺苷(Ara-A)大,可以肌内注射,剂量、副作用与阿糖腺苷(Ara-A)相同,疗效不如干扰素(IFN)。

  D。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是核苷酸类药物,可使病毒胸腺嘧啶激酶转化,生成三磷酸ACV,对病毒DNA多聚酶有抑制作用。剂量15~20mg/kg,静脉滴注,1次/d,疗程2个月。可使DNA多聚酶和HBV DNA明显下降或转为阴性,疗效也不如干扰素(IFN)。

  ②免疫调节药物:

  A。胸腺素(thymosin):通过影响cAMP而增强T细胞活化。治疗慢性HBV感染,剂量1mg/kg,1次/d,皮下或肌内注射,疗程2~3个月。

  B。特异性免疫RNA:是用HBsAg免疫动物后从动物淋巴组织提取,特异性传递免疫反应信息。剂量1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3~4个月。

  C。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是活化T辅助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该因子能与免疫效应细胞表面IL-2受体结合,刺激这些细胞增殖和诱导产生IFN-γ,增强免疫反应。剂量500~1000U,肌内注射,疗程1~2个月。

  D。特异性转移因子: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动物后提取,为细胞免疫反应的激发和增烈剂。剂量2ml,皮下注射,隔天1次,疗程2个月。

  E。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简称LAK细胞:系用IL-2和IFN-γ刺激其前体细胞,将IL-22000~3000U加入乙型肝炎患儿抗凝血50ml,置CO2孵箱培养6~8h后输入患儿,每周2次,共8~12次为一疗程。

  ③保护肝脏药物:

  A。三磷腺苷(ATP):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改善细胞营养,剂量1O~20mg/次,肌内或静滴,1次/d。

  B。辅酶A(CoA):是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蛋白质、脂肪、糖代谢起重要作用,如乙酰胆碱的合成和肝糖原的积存等。剂量50U/次,肌注或静滴,1次/d。

  C。细胞色素C:为细胞呼吸激动剂,对组织的氧化和还原有迅速的酶促作用,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剂量15mg/次,肌注或静滴,1次/d。

  D。复合氨基酸胶囊:由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1种适量维生素组成,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辅助各种酶类,对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起辅助作用。剂量350mg/粒,1~3粒/d。

  E。复方甘草甜素(强力宁):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防止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形成,促进肝细胞恢复。剂量0.8~1.6/kg,静脉滴注,1次/d。

  F。水飞蓟宾(水飞蓟素,益肝灵):有改善肝功能,稳定肝细胞膜及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并可促进肝细胞再生。1.2mg/kg,2~3次/d,疗程3个月。

  G。联苯双酯:能诱导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提高肝脏解毒功能,降低ALT,减轻肝细胞病理损伤。剂量0.5~1mg/kg,3次/d,近期降ALT效果快而好,但远期效果差,停药后反跳率达半数以上,再用药仍有效。

  H。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作用,能明显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形态损伤和改善免疫性因子对肝脏形态的慢性损伤。剂量3mg/(kg·次),3次/d。静滴时3mg/(kg·次),1次/d,以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滴注,浓度0.5~0.6g/L。

  (二)预后

  HDV与HBV同时感染,预后较好,多数自限恢复,但由于与HBV的相加作用,认为并发重症肝炎的机会比急性乙型肝炎要高。

  在原有HBV感染基础上叠加HDV感染,预后取决于原有HBV对肝脏损害程度,一般病情较重,70%-90%发展为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