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小儿阵发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阵发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检查的项目有什么意义?相信家长们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小儿阵发性心动过速有分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两者的检查项目基本相同,具体要看检查项目的各项指标来分析,所以,小编详细的分述两者的检查项目以及意义,以便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认识。

  小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应做心肌酶测定,血pH值,血沉,抗“O”,免疫功能等检查,为了明确病因,应常规进行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UCG)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窦性心律时的心电图有助于了解有否Q-T间期延长和少见的冠状动脉异常,UCG可发现二尖瓣脱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心脏肿瘤,动态心电图监测则能够了解室速的发作频度,发作持续时间与室速的心电图图形,某些患儿为明确病因需选择性进行运动试验,血液化验以及电生理检查。

  1、心电图有以下共同的改变:

  (1)室性期前收缩:连续3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宽大畸形,婴儿QRS时间可不超过0.08s,心室率150~250次/min。

  (2)可见窦性P波:P波与QRS波各自独立,呈房室分离,心室率快于心房率。

  (3)可出现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现将小儿VT分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特发性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形室性心动过速分别叙述。

  2、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不是室速患者的必做项目,在施行这项检查之前必须明确检查目的并决定检查的终点,检查目的是诱发临床表现的心律失常,而诱发出非持续性,非临床表现的室速通常没有意义,下面就室性心动过速患儿的特殊性加以叙述。

  (1)室速儿童电生理检查指征:

  ①明确室速的诊断,对机制不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②阐明室速的机制,根据其电生理特性鉴别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是折返,自律性抑或触发活动,

  ③确定室速起源点,指导射频导管消融,

  ④评估植入体内除颤器(ICD)的可行性,

  ⑤药物电生理研究,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评价治疗效果,

  ⑥对不明原因的晕厥,电生理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导致晕厥的心律失常,特别是临床存在导致室速的诱因,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

  (2)刺激方案:

  ①诱发室速:从单一期前刺激S2开始,基础周长取决于窦性周期,如果心动过速不能被诱发,增加期前刺激至S3或直至S4,如果未诱发则改变基础周长重复上述期前刺激,刺激部位常规选择右心室心尖部,如果不能诱发可改变刺激部位到右室流出道,如果室速仍然不能诱发,静脉输注异丙肾上腺素0.1µg/(kg·min),重复上述步骤,

  ②如果室速被诱发,要立即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要立即终止室速;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记录12导联心电图室速图形,室速持续超过30s定义为持续性室速,多数病例有室房分离,V波前无希氏束电位有利于室速的诊断,注意与房室结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室折返(Mahaim纤维)或其他异常传导的室上速相鉴别,必要时精细标测可发现室速的最早激动部位,

  ③终止室速:

  A。自快于室速10~20次/min的频率超速起搏开始,逐渐增加频率,

  B。单个(S2)或两个(S2S3)室性期前刺激终止,

  C。如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效可予以短阵快速刺激(burst)或直流电转复,

  ④了解药物效果常规不进行电生理检查,除非药物治疗失败,可作为电生理检查的指征,试验目的是了解是否药物可终止心动过速和(或)在用药后能否诱发心动过速,

  ⑤与电生理检查结合进行其他有创性检查,如血流动力学评估和右心室造影术,必要时应做食管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心导管检查,MRI检查等。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可有低氧血症表现,可有白细胞增多等。

  1、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明确室上速的产生机制及各类型的诊断,食管电极贴近左房,食管导联心电图P波(Pk)清晰易辨认,有利于室上速时测定室房间期(RPE),如同步描记V1导联心电图,可分辨心房激动顺序,PE的起点为左房激动开始,PV1的起点为右房激动开始,测量PV1-PE时距,可鉴别房室交接区折返和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并可估计旁路的部位,房室交界区折返室上速:RPE<70ms pv1=pe=pv1-pe=rpe=>70ms,PV1-PE时距>30ms,左侧旁道,PE率先除极,PV1-PE时距为负值;右侧旁道,PV1率先除极,PV1-PE时距为正值,各型室上速食管心房调搏的电生理特点如下:

  (1)房室交界区折返室上速:

  ①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及终止发作,②房室传导曲线中断,③慢-快型:RPE<70ms per=rpe=>1;快-慢型:RPE>70ms,PER/RPE<1,④PV1-PE时距近于零。

  (2)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

  ①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及终止,②房室传导曲线无中断,③随心房调搏频率递增,预激波逐渐明显,④RPE>70ms,顺向型PER/RPE>1;逆向型PER/RPE<1pv1-pe=>30ms,左侧旁道为负值,右侧旁道正值。

  (3)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①食管心房调搏不能终止和诱发,②PER/RPE<1rpe=>70ms。

  2、X线检查胸片可见肺淤血,心影轻度扩大改变。

  3、B超可见肝脏增大肝淤血表现。

  4、典型预激综合征

  (1)P-R间期缩短,<0.1s。

  (2)QRS时间延长,>0.1s。

  (3)QRS波起始部粗钝,称为预激波(又称delta波),因为心室出现预激时,心室起始向量与判断的部位相反,因此对于多数患儿,可以通过QRS波的起始向量形成的预激波来判断旁道的位置,如旁道位于房室后侧,心室激动向量向上,预激波在Ⅱ,Ⅲ和aVF导联为负向;如旁道位于房室的左侧或前后交界处,心室激动向量向右,预激波在Ⅰ和aVL导联为负向。

  (4)可有继发性的ST-T改变。

  (5)预激波形态与旁道位置的关系:经典的分类方法(Rosenbaum)将WPW综合征分为A,B两型,A型的预激波在V1~V5导联中均为正向,QRS波也是以R波为主,推测A型反映左侧心房,心室间有旁道,左心室后底部预激,B型的预激波在V1~V3导联中为负向或正向,QRS波以S波为主,V4~V5导联中预激波为正向,推测B型反映右侧房,室间旁道,心室右侧壁预激。

  随着手术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开展,经典的分类方法已不适应临床需要,有学者将显性预激综合征窦性心律心电图与旁道位置的关系归纳:

  5、短P-R间期综合征

  ①正常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s,②QRS波时间正常,③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

  6、变异性预激综合征

  ①P-R间期延长,②QRS时间延长,③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④可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7、隐匿型预激综合征

  ①P-R间期正常,②QRS波时间形态正常,③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

  隐匿型预激综合征来自心房的激动经房室结和希氏束前传,经非显性旁道由心室逆传入心房,异位旁道无前传,所以无预激波,QRS形态正常,偶尔在部分患儿可出现持续的束支差异性传导,并且在出现心动过速之前可有数个束支差异性传导的QRS波。

  8、PJRT逆传的旁道传导缓慢,使房室结和希氏束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兴奋性,旁道缓慢逆传的P波与随后的QRS波间隔较近,而与其前的QRS波相隔较远,由于PJRT的持续性,P波的形态和位置,心电图很容易误诊为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甚至窦性心动过速,由于PJRT旁道固有的特性,可通过阻滞房室结或旁道来终止心动过速,这样心动过速既可以终止于QRS波,亦可以终止于P波。

  可有低氧血症表现,可有白细胞增多等。

  1、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明确室上速的产生机制及各类型的诊断,食管电极贴近左房,食管导联心电图P波(Pk)清晰易辨认,有利于室上速时测定室房间期(RPE),如同步描记V1导联心电图,可分辨心房激动顺序,PE的起点为左房激动开始,PV1的起点为右房激动开始,测量PV1-PE时距,可鉴别房室交接区折返和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并可估计旁路的部位,房室交界区折返室上速:RPE<70ms pv1=pe=pv1-pe=rpe=>70ms,PV1-PE时距>30ms,左侧旁道,PE率先除极,PV1-PE时距为负值;右侧旁道,PV1率先除极,PV1-PE时距为正值,各型室上速食管心房调搏的电生理特点如下:

  (1)房室交界区折返室上速:

  ①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及终止发作,②房室传导曲线中断,③慢-快型:RPE<70ms per=rpe=>1;快-慢型:RPE。

  小儿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检查项目基本就是以上所述,由于检查的项目繁多复杂,建议家长们带小孩到一些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检查,比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