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虫什么季节好
2岁以下小儿需要服用驱虫药驱虫吗?如何知道孩子肚里有蛔虫?你知道秋天是小儿驱蛔的最佳季节吗?怎样哪个驱虫?请仔细阅读本文!
蛔虫病是人体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儿童。该病不仅消耗人体内大量的营养,而且会引起剧烈的腹痛和胃肠功能紊乱,有时还会诱发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等一系列危险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如何知道孩子肚里有蛔虫?
家长可以先观察孩子,自己先做一个大致判断: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俗称“虫斑”;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异常表现时,就应怀疑孩子肚里有虫,去医院检查粪便内有无虫卵即可确诊(成人也是用此法确诊),若有虫卵就应该进行驱虫治疗了。
秋天小儿驱蛔事半功倍
夏季,人们常生吃蔬菜、瓜果和生冷食品,是感染蛔虫卵最多的季节。受精的蛔虫卵进入人体后,先在小肠内孵化为幼虫,大约2小时左右,多数幼虫利用体积小的特点,穿破肠黏膜,经毛细血管至门静脉,再经肝脏、下腔静脉而达右心,4-5天后大部分移至肺部。幼虫在肺内经过两次蜕生,很快发育长大,然后穿破肺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过支气管、气管到咽部,在吞咽过程中经胃再次到达小肠,这时才在小肠中“定居”下来,发育成成虫。这一过程大约需要60-70天时间。
夏季虽然感染虫卵的机会较多,但幼虫还生活在肺部或血液里,没有到小肠,这时药物并不能起驱虫作用。而在秋季,人们感染虫卵的机会少了,夏季感染的也已发育成成虫,并且都集中在小肠内,药物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杀死蛔虫。因此,秋季驱蛔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常用小儿驱蛔药
1、阿苯达唑(肠虫清):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1次顿服2片(400毫克)。
一般说来,口服药的剂量是按照体重来计算的,但肠虫清的剂量却规定两岁以上的儿童都服2片。这是因为肠虫清口服后有95%不被人体吸收,24小时内即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吸收的5%会在肝脏内通过代谢后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和虫卵,并在48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肠虫清是一种吸收少、不易在体内蓄积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往往采用单剂量一次顿服,而且不需要按体重计算剂量,成人与两岁以上的小儿服用同样的剂量也就不难理解了。
服用肠虫清时,可以咀嚼、吞服或与食物共同服用。但需注意的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两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
2、甲苯咪唑(安乐士):过去认为其服法也是一次顿服,每次200毫克,不分年龄、体重,采用同一剂量。但近年来认为一日两次,连服2-3日效果更好。其中甲苯咪唑混悬液一次5毫升,一日2次,连服3日。2周和4周各重复用药1次。其片剂用法是:口服一次100毫克,一日2次,连服3日。无论是混悬液还是片剂,4岁以上的儿童应用成人剂量;4岁以下者用量减半。
该药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很少,所以无明显不良反应。极少数病人有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皮肤瘙痒等反应,无需处理,停药后自愈,偶有蛔虫游走和吐蛔虫现象,可能与本药作用缓慢有关,对蛔虫有激惹作用,但均不影响治疗。除习惯性便秘者外,不需服泻药。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满2岁的幼儿禁用。
3、左旋咪唑:成人一次口服150毫克(4片),儿童按2-3毫克/公斤计算,最好在夜间睡前服用。
4、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成人每日75毫克/公斤体重,最多不超过4克/日;儿童每日75-150毫克/公斤体重,最多不超过3克/日。空腹一次服,可连服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