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套叠最常见的类型
小儿肠套叠,指的是患儿的一小段肠子套入相邻的肠子里,从而造成肠道的梗阻,出现腹部疼痛、大便异常的症状。小儿肠套叠主要多见于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即小肠的末端、大肠的起始部,属于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若小儿肠套叠时间较长,可导致患儿出现肠管的缺血性坏死、穿孔,甚则患儿的抽搐、死亡。
小儿肠套叠的类型分为2岁以内的婴儿肠套叠、2岁以上的儿童肠套叠,临床以2岁以内的婴儿肠套叠最为多见。
2岁以内的婴儿肠套叠一般是原发性的小儿肠套叠,主要以患儿阵发性的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体查可见腹部包块、肛门指检粘液便为典型症状。
阵发性哭吵主要表现为既往乖巧的婴儿突然反复出现阵发性规律性的哭闹,同时伴发患儿面色苍白、拒食、手足乱动、不适样表现,一般持续30分钟左右可安静,但10分钟后可反复。这是由于患儿的正常肠蠕动会令相互套叠的肠管摩擦前推,牵拉肠系膜而导致肌层强烈收缩,从而诱发剧烈疼痛,故患儿会有较为强烈的哭闹;当正常的蠕动波停止后,疼痛消失,患儿即恢复安静。因此,阵发性哭闹的频率一般和肠蠕动的间期一致。若患儿的小儿肠套叠时间拖延较长,可以出现并发症,如肠坏死、腹膜炎,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反应力低下的症状。
呕吐是婴幼儿的主要表现症状,初期多为喝奶时呕奶,继而会呕吐乳块或水液状食物,甚则可以呕吐胆汁样物,最后以呕吐带酸臭味的肠内容物。
果酱样血便是2岁以下婴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多为家长就诊的首要症状。果酱样血便一般在小儿肠套叠发病后6-12小时内出现,主要是由于小儿肠套叠导致肠道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局部出血水肿,血液与肠黏液混合形成暗紫色胶冻样液体排除体外。
体查多可发现腹部包块,一般在右上腹肝下可以触及,其下方可有明显的空虚感,包块呈腊肠样,伴轻压痛,一般沿结肠移动。
肛门指诊可以发现患儿的直肠内有黏液样的血便,甚则有宫颈样肿物。
2岁以上的儿童肠套叠的临床症状相对不典型,一般缓慢起病,以不完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患儿多出现阵发性腹痛,但发作的间歇期较长。比较典型的症状以腹部查体时触诊可以发现腊肠型包块为主。
小儿肠套叠的类型分为2岁以内的婴儿肠套叠、2岁以上的儿童肠套叠,主要以患儿阵发性的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体查可见腹部包块、肛门指检粘液便为典型症状。小儿肠套叠属于小儿严重的腹泻病,甚则可以导致休克、死亡。因此家长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