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本组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7~53岁,平均41岁。农民6例,职工1例,工人1例。病程半年到15年。患者均有10年以上的吸烟史,吸烟量每天1~2包。均为单侧下肢。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剧烈的静息痛,晚上抱足痛哭,足趾和足背坏疽与溃疡。
做动脉造影6例,其中股动脉节段性狭窄1例,动脉阻塞1例,胫前动脉阻塞与胫后动脉狭窄1例,胫前与胫后动脉闭塞3例。彩色多普勒动脉流速测定4例,股动脉流速均接近正常,足背动脉全部闭塞,其中动脉闭塞1例,胫前动脉阻塞1例,胫前与胫后动脉闭塞2例。
手术均在保守治疗2周无效后施行,术式选择,对造影为单纯节段性闭塞,而近心端和远心端血流均通畅者,适应作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病变比较广泛,特别是远端流出道不通畅,如动脉三分支下闭塞采用大网膜移植,本组做腰交感神经节(2~4)切除加大网膜游离移植5例,先行患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再切取大网膜。
网膜血管的分布类型在本组患者中,Ⅰ与Ⅲ型各2例,Ⅴ型1例,再按Alday方式裁剪延长网膜,并用肝素林格氏液灌注,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行血管吻合,胃网膜右动脉分别对股深动脉肌支、旋髂动脉、腹壁下动脉及股外侧动脉行端端吻合,胃网膜右静脉与大隐静脉端端吻合,通过宽畅的皮下隧道,将大网膜平正铺放在腹股沟至内踝。行动脉旁路手术3例,均采用切取自体对侧大隐静脉,用肝素林格氏液灌注,大隐静脉倒转吻合,2例在腹股沟下切开股动脉时因血流缓慢,附加行股动脉血栓内膜剥离,其中行股旁路1例,股胫后动脉旁路1例,股动脉胫后静脉吻合,静脉动脉化1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结果:
腰交感神经切除加大网膜移植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坏死趾无一复活,而需行切除,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溃疡愈合,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消失,均已恢复工作,最长已13年,能赤脚田间正常劳动,多普勒检查,股胫动脉流速正常。行大隐静脉移植,动脉旁路组,术后症状亦有改善,3例均可在窝触及有力的博动,其中2例胫后动脉恢复搏动,多普勒检测流速接近正常,但2例仍有静息痛,其中1例是行静脉动脉化病例,因前半足及足背继续坏死,最终截肢。效果不如交感神经切除加大网膜移植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讨论
Terry认为交感神经切除,通过消除皮下小动脉的收缩张力来解除生理性周围阻力,降低肢体血管张力、扩张血管,促进侧支循环,以达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其治疗间歇性跛行的作用,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但大多数肢体严重缺血的病例,病变血管的病理性阻力远远超过交感神经切除可能消除的生理阻力,因而这类病例单做交感神经切除并不受惠,仅作为血管重建手术的辅助,主张对慢性动脉阻塞,严重缺血肢体的手术,做动脉重建、腰交感神经切除和对不可逆坏死组织的切除,一次性手术期内进行。
1966年Caeten首先应用大网膜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继报道采用大网膜游离移植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1982年宁莫凡报道大网膜移位术治疗1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近期效果良好,大网膜有丰富的血运、很强的吸水性能,能与周围组织迅速粘连和建立侧支循环,故将大网膜移植到缺血肢体,可使肢体血流量增加,改善缺血状态,建立一条生物性旁路再血管化,大网膜强大的吸水性能,可使移植肢体的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末稍神经因肿胀所致的受压,缓解趾端疼痛。本组病例中,做交感神经切除加大网膜移植治疗效果,无论近期与远期均较满意。操作中,应准备好受区,再做网膜断蒂,既可缩短缺血时间,还能当受区血管条件困难时,行网膜带蒂移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