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认清小儿脑性瘫痪的四个表现
小儿脑性瘫痪是引起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8‰~4.9‰。这种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性跟获得性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又分出生前、围生期跟新生期因素,部分患儿还找不到明确的病因。一般的患儿,会有多种的临床表现出现。那究竟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1、运动发育迟缓,主动运动过少
无论是粗大的还是精细的运动,患儿都比同龄的幼儿发育慢,例如三个月不能抬头,新生儿期吸允跟觅食反应较差,一岁不能独立站立,4~5个月主动伸手、抓物等动作较稀少。
2、肌张力异常
大多数患儿会有肌张力明显升高,极少数会有肌张力低下的表现。
3、姿势异常
患儿姿势形式多样,常表现为仰卧时,头部后仰、下肢伸直;俯卧时,肢体屈曲、臀部比头部高或是抬头困难;直立悬空位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足尖下垂行走时,下肢成X形,足尖着地,呈前冲姿势等。
4、反射异常
该病患儿常表现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的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这种反射异常主要包括拥抱反射、握持反射、颈强直性反射等。
另外,患儿还伴有运动功能障碍、饮水进食问题等方面的症状。其中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流口水、关节脱位等;饮水、进食问题主要表现为饮食进水无法正常的进行。当饮水、进食两者合并出现时,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其他的问题,如体重不足等。
从上可知,小儿脑性瘫痪有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迟缓、主动运动过少等方面的临床表现。除了这些主要的临床表现外,患儿可能还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相关的症状以及饮水进食方面的问题。发现相关表现时,建议及时带患儿去进行凝血功能、影像学、脑电图、遗传、代谢等多方面的检查。检查清楚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该病治疗的目标是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跟发育,纠正异常姿势,减轻伤残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