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讨厌的寄生虫—蛔虫病

  蛔虫病是常见的疾病,它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这种疾病以儿童居多,这也基本是家长们很头痛的问题。那么,是什么造成多数孩子们的发病呢?下面我将告诉大家原因所在。

  形态

  蛔虫成虫为长圆柱形,形似蚯蚓。体形向头尾两端逐渐变细,尾部钝圆锥形,虫体呈乳脂色或淡红色,两侧缘有明显的白色侧线。

  (1)雄虫:长15~31cm,最宽处直径2~4mm。

  (2)雌虫:长20~35cm,直径3~6mm。有的可长49cm。

  (3)虫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受精卵为宽卵圆形,长径45~75um,横径35~50um。未受精卵较狭长,长椭圆形,少数外形不整齐,直径88~94um,横径39~44um。

  生活史

  蛔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生活史包括虫卵在外界发育,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发育,及成虫在小肠内寄生。

  虫卵随粪便排出,未受精卵不能发育,受精卵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20~30C°)的外界环境中,卵细胞发育为类杆状幼虫,即第1期幼虫,再经1周,卵内幼虫第1次蜕皮,成为第2期幼虫。这种虫卵对宿主具有感染性,称为感染期虫卵。

  感染期虫卵被正常宿主(人)经口吞食,进人小肠。小肠的环境具有促使卵中幼虫孵化的条件,幼虫从卵壳的—端孵出。孵出的幼虫侵人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尔后,侵入小静脉,达门静脉系统到肝,经右心到肺,穿过肺泡的毛细血管进人肺泡。幼虫也可侵入肠壁淋巴管,经胸导管人静脉而达肺部。在肺内,幼虫进行第2次(约感染后第5天)及第3次蜕皮(约在感染后第10天),成为第4期幼虫。然后,幼虫沿支气管、气管移行到咽部,被吞入食管,经胃到小肠。在小肠,幼虫进行第4次蜕皮(约感染后21~29d),转为童虫,再经数周,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60~75d,成虫在人体内存活时间通常为1年左右

  现在为大家介绍完蛔虫病的发病原因,请家长们不用太担心,这虽然会不同程度的伤害到孩子们,但只要找对方法,对症下药,对蛔虫进行及时处理,平时多注意孩子的饮食情况,蛔虫病很快就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