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抽搐病因介绍
相对来说面肌抽搐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非常多的面瘫患者都常常会有面肌抽搐的情况,在面肌抽搐的发病初期,通常会表现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慢慢的则会扩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一般情况下,口角肌肉的抽搐是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引起面积抽搐的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面肌抽搐病因不明,面肌抽搐的异常神经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这些刺激可能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性扩张或动脉瘤的压迫。1967年Jannette提出面神经根部受到微血管压迫是面肌抽搐的主要原因,若将微血管牵开,可使面肌抽搐解除。小脑后下动脉或其分支的压迫占60%,小脑前下动脉及椎动脉分支的压迫各占20%~30%。其他原因不到1%,如小脑脑桥角肿瘤、炎症、面神经炎后脱髓鞘变性、静脉压迫等引起。
(二)发病机制
多数面肌抽搐病人为小脑脑桥角部血管压迫所致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异常动脉血管压迫都在面神经根部5mm以内,面神经因反复受动脉搏动刺激,导致神经纤维受压,受压部位的髓鞘发生萎缩变性,传出、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现象。跨神经元退变,中枢失去对兴奋的整合功能,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种爆发式下传,引起面肌抽搐。压迫血管常见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多根血管襻状(复合性)、椎动脉、无名动脉及静脉。
在一组手术观察368例面肌抽搐病人时发现,小脑脑桥角周围的慢性炎症刺激致蛛网膜逐渐增厚,是面肌抽搐的又一病理学基础。当动脉血管弯曲延长,蛛网膜受粘连牵拉接近面神经根5mm以内时,动脉搏动的冲动就可引起面肌抽搐。在患病初期,由于发生变性的纤维数少,蛛网膜粘连轻,所以抽搐局限于小区域(多为眼轮匝肌),随着变性加重,蛛网膜粘连加重致血管的靠近,抽搐的范围和程度也扩展加重。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面肌抽搐比较常见的原因,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在面积抽搐的时候还非常有可能会波及同侧的颈阔肌,一般额肌累及的会少一点,在初期的时候抽搐的症状是比较轻的,通常只会持续几秒,严重以后就有可能会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了,因而在病发初期一定要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