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两大中风类型的临床表现

  中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的急性脑血管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按照发病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疾病两大类。出血性中风主要以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表现,而缺血性中风主要,以脑血栓出血为症状。现在,就让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这两种疾病的的临床特点吧!

  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症状:

  1、少数病人可有浅、中度昏迷,约在24小时左右逐渐清醒,脑脊液检查正常。临床表现因病变血管部位不同而异,脑血栓形成多在起病后几天内病情可趋稳定,2-3周后由于水肿消退和侧枝循环建立而症证逐渐减轻。脑栓塞患者常有心脏病、骨折、肿瘤以及某些临床操作的影响如静脉注射,人工气胸、气腹、脑动脉造影等,突然发生神经症状时,即须考虑有脑栓塞可能。脑栓塞起病急骤,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常发生于大脑中小动脉,可出现偏瘫、失语或有局限性癫痫。脑栓塞的栓子可能被血流推向动脉的远端,或被冲碎而分散进入更小的动脉,故症状和体征可于短期内有明显好转。

  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症状:

  1、中老年、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活动或用力、激动状态下突然起病。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2、数分钟内出现的头痛、呕吐、偏身无力或/和麻木、口角歪斜、讲话不清,嗜睡、烦躁谵妄、甚至不省人事等;

  3、起病早期多有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4、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偶见视乳头水肿;

  5、多数病人脑膜刺激征阳性;

  6、基底节区:病灶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出血在左半球者常有不同类型的失语;出血量大或出血靠近丘脑(内侧型或混合型)者常有高热、瞳孔小、昏迷及颞叶勾回疝表现。

  7、脑叶出血: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相应的功能损害症状。

  8、桥脑出血: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源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双眼向患侧凝视;重症者双瞳孔缩小、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瘫痪、高热、中枢性呼吸困难等。

  9、小脑出血:多表现头晕、频繁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行走基底部加宽。出血量大者可表现突然昏迷及枕骨大孔疝表现。

  10、脑室出血:常无局灶定位体征,表现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者出现昏迷、双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等。

  出血性或缺血性患者应当绝对静卧,减少搬动,尽量做到把枕头稍微垫高。如出现瘫痪时,特别要注意肢体应该放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加重出血,导致疾病的恶化与病变。从而引起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失水,休克,发音不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