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西医治疗
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于婴幼儿,且病情严重的话可导致死亡,这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各位家长要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应立刻带患者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很多家长一遇到孩子的身体问题,就会急得团团转,往往导致过度治疗,令患者的疾病得不到治愈。因此,家长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于孩子患病要有理智。以下是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各位家长可以普及一下。
治疗
西医治疗
目前对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根据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采取对症治疗。如纠正脱水可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开水1000ml,分次服用。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或重度脱水经静脉补液后以口服补液维持者,根据病情可用1~3组。重度脱水患者需立即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纠正酸中毒。成人用量:开始输注5%葡萄糖盐水1000ml,或10%葡萄糖液500ml、0.9%氯化钠液500ml,以后的用量根据脱水程度、血压脉搏而定。待血压回升后给3:2:1溶液(10%葡萄糖3份、0.9%氯化钠2份、1.4%碳酸氢钠液1份)患者有尿后加氯化钾液,浓度在3‰以内。其量在500~1000ml。儿童患者人院24h总输液量按脱水程度以每公斤体重计算,轻度100~150ml,中度150~200ml。重度200~250ml。仍未见尿加钾,浓度在3‰以内。液体成分选上述液体。有酸中毒者首选5%碳酸氢钠液,参照二氧化碳结合力给予用量,也可按5ml/kg,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10容积,或4.49mmol/L,来不及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者,成人可先给5%碳酸氢钠300ml,然后再据二氧化碳结合力增减用量。腹泻严重,不能自限停止者,可试选用下列止泻剂。
洛哌丁胺(Loperamide、苯丁哌啶、易蒙停)本品对肠壁具有直接作用,可抑制肠蠕动和收缩,口服成人2~4mg/次,每天1~3次;5岁以下儿童1滴/kg??次(滴剂),每天2~3次。应用后,偶见有便秘、眩晕、恶心、口干及皮疹。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苯乙哌啶,止泻宁)本品可提高肠张力,抑制肠蠕动,为一个非特异性的控制急慢性腹泻的有效药物,其止泻作用迅速,对一些顽固性腹泻只限于症状治疗,适用于急慢性腹泻及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口服成人2.5~5mg/次,3~4次/d,2岁以上儿童1.25~2.5mg/次,3~4次/d。
控制腹泻后应及时减量。偶见皮疹、恶心、眩晕、失眠、口干、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后消失,过量可引起严重呼吸抑制及昏迷,长期服用可产生欣快感并成瘾。2岁以下小儿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
思密达(Smeta,双八面体蒙脱石)是保护全消化道黏膜的止泻剂,此药为袋装。每袋主要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3g,主要作用是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选择性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结合,修复黏膜,提高黏膜对攻击因子的屏障作用。口服,成人每次1袋,1天3次,根据情况连用3~5天。儿童<1岁,每天1包,分3次服;1~2岁,每天2包,分四次服;3岁及3岁以上,每天3包,分3次服。
中医偏方:
中医辨证分型有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等,主要治法有温中健脾、清热祛湿、收涩止泻、芳香化浊、渗湿利水、消食导滞等。
桂附理中汤加减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以温运健脾为主要治法。处方:红参、附子各5~10克,肉桂3~5克,茯苓10~15克,甘草3克。伤食呕吐加益黄散(含青皮、陈皮、丁香、诃子、炙甘草);中阳下陷加升麻、葛根;腹胀加小茴香、防风;大便白淡、四肢不温可增加附子用量,加炮姜;发热、舌苔黄腻加荷叶、姜汁炒黄连。剂量随年龄增减。每天1剂,水煎频服。
藿香苓术汤,以疏风散寒、渗湿止泻、健脾助运祛水湿为治法。基本方药:藿香6~9克,苏叶3~6克,白术6~9克,茯苓6~9克,太子参6~9克,煨葛根10~20克,厚朴3~6克,车前子6~10克,砂仁1.5~3克。泻如水注、小便短少者加泽泻6~10克、滑石6~10克;肝周红赤,有化热之象者少佐黄连1.5~3克。每天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服,每次50~100毫升。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5毫克/(千克体重·天)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3天为一疗程。
秋泻合剂扶脾助阳、温中固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方用丁香1.5克,肉豆蔻6克,赤石脂、灶心土、寒水石各9克。每天1剂,3天为一疗程。
虽然西医治疗法比较快速,但是中医治疗法的副作用会比较少,不过治疗方法的选取,应该是在医生的明确建议下进行的。要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最好给婴幼儿喂养母乳,并要有较强的卫生意识。而孩子患上此疾病后,也应该继续喂养母乳,也可适当吃一些蔬菜和新鲜水果,补充足够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