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预防措施
由于现今人们的体质随生活水平的上升而减弱,许多疾病都容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大家都对疾病的预防措施不了解导致疾病有了可趁之机,那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下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吧。
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监测信息平台显示,自2007年至2009年以来,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步上升,特别是35—44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3年中增加了31.8%。可以说,目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是:年轻化、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龄患者增多以及高社会负担。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从1990年起,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每年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00万人,每死亡3人中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至少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人数200万人。由于发病人数多,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增加了约7倍。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如何有效地增加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急救的目的就是将闭塞的血管再次开通,又被称为“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的时机什么时候最好?统计显示,1小时再灌注死亡率1.6%,6小时再灌注死亡率6.8%。因此提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心肌梗死的治疗要尽可能缩短时间。
一个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过程有三个阶段,院前—急诊—导管室,怎样才能缩短患者获救的时间,首先患者要及时就诊,就诊流程要通畅,从家到医院需要绿色通道,到了医院还需要绿色通道。
此外,患者的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救治的成功率,比如老年心梗,起病形式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胃肠炎、感冒等疾病,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
因此,对于下述老年患者: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伴有恶心、呕吐;咳嗽,憋气或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突然出现脑卒中等,虽然缺乏剧烈的胸痛症状,也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应立即将患者送医院做心电图及有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我们都知道急性心肌梗死对我们的危害是很大的,许多患者在生活工作中都被该疾病所困扰,不得其解,因此希望广大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做到远离急性心肌梗死,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