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怎么护理,脚踝扭伤的紧急处理法
一、脚扭伤后的几个护理方法
一、脚踝扭伤后要先分清伤势的轻重
如果脚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己处置;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到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摄片诊治。
二、不要再转动已受伤的关节
护理的第一课,因为还没有分清是不是有骨折。
三、正确使用冷敷和热敷
扭伤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时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控制伤势发展。
冰敷;可用塑料袋装一些冰块后,再加点水敷在受伤的地方,每敷十五分钟后,休息五分钟,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一、二小时左右(约三天时间)。
热敷:24小时后,破裂血管流血停止,这时可用热敷,促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热敷的方法很多,用热毛巾敷盖在伤处,等要冷后再更换热的毛巾。或是用热水袋、热宝等。
四、正确按揉扭伤局部
扭伤初期,可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法为好;24小时后做揉法,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擦揉。
五、适当进行活动
在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逐渐加重,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动。
六、合理用药
扭伤初期,不需内服药,不宜外敷活血的药物,以免血流更多,肿胀更大,必要时用点“好得快”喷洒伤处,会感到舒服点。24小时后,内服些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肿后就不必内服和外敷药物了。
二、脚扭伤急救的方法
肌肉拉伤:冰矿泉水压敷伤处
运动前热身不足,久未运动或运动过度,都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它的症状是伤处的肌肉疼痛、肿胀,有明显的压痛,摸摸发硬的感觉。可根据疼痛的程度推断受伤的轻重,疼痛越重表示受伤越重。
建议: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没有冰块和冷毛巾,就地取材,让同伴到附近小卖部买支冰冻矿泉水(越冰越好)或者冰棒,用力按压在疼痛部位5-10分钟后拿开片刻,再压敷上去,免得伤者太过疼痛,这样不断持续保持30分钟。这样做以减少局部充血、水肿,能减少第二天皮肤的肿胀程度。
肌肉拉伤早期不建议立即用药,经过以上冰块压敷处理后,回到家可在疼痛处涂搽抗炎镇痛药物毕斯福凝胶,或喷洒云南白药气雾剂等。
擦伤:矿泉水洗伤口
擦伤就是俗称的擦破了皮,各种运动都可能引起。一般只是表皮擦伤,属于最普遍最轻微的运动伤害。
一般矿泉水在运动场所也很容易买到。出现擦伤,只要用矿泉水把伤口清洗干净,如果擦伤伤口不深,就无需再处理了。如果有渗血时,在矿泉水冲洗干净伤口之后,贴一块止血贴就行。
三、跑步脚扭伤的应对方法
1、处理时,先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块,在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
2、固定几分钟后(约3-5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肌肉痉挛也较轻,可先进行简单的检查。
3、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韧带损伤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之治疗方法。
4、检查方法:
(1)注意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
(2)内翻及外翻试验:将踝关节内翻,检查外侧韧带损伤程度(足内翻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变大或松动)。再将踝关节外翻以检查内侧韧带损伤程度。
(3)前抽屉试验: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是否活动范围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
(4)如只是轻度扭伤,可继续冰敷并施以压迫性包扎,抬高患肢。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则应送医治疗。
出现了跑步脚扭伤了的情况应该立即停止剧烈的运动,停一下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涂过一些云南白药喷剂来帮助我们尽快的摆脱疼痛,在跑步的过程中一定要中位脚先着地,脚掌先不要着急,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保护脚部不受外界的伤害。
四、脚踝扭伤患者饮食上需注意什么
脚踝扭伤早期饮食注意事项
由于刚刚受伤,患处肿胀疼痛明显,经络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此一时期的治疗以活血化淤,行气消肿为主。宜食清淡、多吃蔬菜和豆制品级蛋类。不要过早的进食肥腻滋补的食品,如骨头汤、肥鸡、牛羊肉,小心导致淤血积滞难以消散,影响伤病恢复。
菜单:桃仁粥——取桃仁15克,红糖适量,将桃仁捣烂,水浸后研汁去渣,加入红糖、粳米,加水400毫升,一起熟烂成粥即可。每天吃2次,连续吃7~10天,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
脚踝扭伤中期饮食注意事项
这时淤肿有所减轻但未化尽,治疗应以和营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由清淡转为高营养补充。当归排骨汤——取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骨或牛排骨250克,加水炖煮1小时以上,连汤带肉一起服用,每天1次,连吃1~2周。有助于祛淤续断。
脚踝扭伤后期饮食注意事项
淤肿已基本吸收骨痂开始生长,治疗上讲究一个“补”字,饮食以补虚为主。当归生姜羊肉汤——取当归20克,生姜12克,羊肉300克,加水1500毫升,一起放入锅中煮烂至熟即可。食肉喝汤,每天1次。本方具有养血活血、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特别适于骨折后期及年老体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