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运动后膝盖疼是怎么回事呢,这些因素会让膝关节疼痛
一、剧烈运动后膝盖疼是怎么回事
一、膝盖韧带损伤
当我们微微弯曲膝盖的时候,这个时候膝盖的稳定性相对来说有点差,如果整个法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外翻或者内翻,都会造成膝盖的韧带损伤。
二、寒冷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关节疼痛并不是由外伤引起的,寒冷(特别是持续受凉和巨大的温度反差)才是造成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形态美。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也不再身着厚厚的棉服,而是尽可能地减轻身上的负担,以适应现代审美观念及快速的生活节奏。但是在体验美感的同时,人们不得不付出关节损害的代价,因为寒冷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三、不良走路习惯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穿着不合脚的鞋,或者穿着高跟鞋走一段很长的距离,就会让膝盖长时间的处在一个非正常的受力状态,容易造成膝盖慢性损伤,从而引起疼痛。
四、脂肪垫劳损
脂肪垫充填于膝盖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盖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盖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配合理疗及口服药物。
五、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盖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二、如何缓解膝盖疼痛
1、充分的准备活动
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使肌肉柔顺,韧带伸展性加强,从而减少膝盖在运动中受到的压力。增强关节活动幅度,分泌更多的关节滑液,减少膝盖的磨损。使得练习者在运动时易于伸展和收缩,也使运动时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2、提高膝关节稳定性的功能训练
例如,平躺在床上,膝关节伸直,在非负重条件下,直腿抬高。在膝关节无明显疼痛反应的情况下,可以用废旧衣物做成沙袋,放在脚背上,做直腿负重抬高练习。
3、锻炼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例如,手扶着椅子背,站立做骑马蹲裆式。刚开始锻炼时,膝盖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要随意弯曲,当膝盖没有不良反应后,再逐步加深膝盖弯曲的程度。这可以有效地加快肌肉的血液循环。
4、减少不合理的运动
如膝盖不适者进行深蹲等需要膝盖进行反复的运动,只会使关节磨损更厉害。要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
5、自我保护意识
不要经常蹲下或跪下取物,也尽量不要坐低凳子、睡低床,避免增加关节的摩擦和负重。同时建议在运动之后用热水对膝盖进行热敷
6、加强腿部肌肉力量训练
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强壮能够对膝关节提供相应的保护。大腿正面的股四头肌和扩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强壮,能够减少运动时对髌骨和半月板的冲击,很多膝盖正面痛都是由此引起的。
而扩筋膜张肌与髂胫束有关,很多膝盖外缘疼痛也是髂胫束问题。练*腿肌肉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箭步蹲,深蹲,爬楼梯,靠墙静蹲等。
三、运动注意事项有哪些
适合运动的时间
运动的时间其实并没有特别的规定,要看运动者什么时间比较合适,有空闲时间。其实,对绝大多数正常体质的人来说,只要避开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以及睡觉前两小时,其他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如果已经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持之以恒一定也会获益多多,没必要改成晚练。
对于平时不运动,而且在此时打算运动的朋友来说,最佳的运动时间不是晚上,也不是早上,而是马上。只有你运动了,坚持了,再去考虑早或晚的事情,因为运动除了要考虑环境时间因素外,更多时候考虑的是自己在这个时间段是否有时间,跑同不跑比起来,跑更重要,很多人因为过于考虑什么时候跑最好,因此经常弄得运动跑不成,这就是因噎废食。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要跑三次或以上,才能让心肺功能逐步提高。“每天都想运动”,如果这样想,最好也控制在一周5次内,因为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会不知不觉中堆积骨头和关节的疲劳,还会蓄积心理上的压力。
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使身体各系统机能较迅速进入兴奋状态。一般可做以下几节准备活动:
1、站立,两手叉腰,交替活动踝关节;
2、半蹲,两手扶膝活动膝关节;
3、两腿交替高抬腿,活动髋关节;
4、两手叉腰旋腰,活动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后踢腿、活动髋、膝关节;
6、前后弓箭步压腿;左右压腿,牵扯腿部韧带;
7、上体前后屈以及上肢的轻微活动等。
四、怎样运动才不伤膝盖
1、控制运动量
健身运动都需要从低强度慢慢升到高强度,运动也是如此,我们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控制一定的量。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极大,而且运动量基数也不同,单纯用百分比来控制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并不十分准确。因此每次运动时的感受非常重要。这种感觉就是肌肉和身体的疲倦程度。
对于刚进行运动的人来说,隔一周增加一次运动的量比较合理,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相当于一周提高,一周巩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关注身体,跑到觉得落地变重,或是膝部感觉有压力时马上停下来。
2、减少速度训练
同等运动量的情况下,更高的速度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对膝盖伤害的可能更大。不自觉的腿部在落地时没有任何弯曲,丧失了通过关节弯曲时的肌肉缓冲能力,而将冲击力直接传给了膝盖。在肌肉保护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用巨大的冲击力将膝盖弄伤了。
3、调整运动姿势
首先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造成膝关节伸直,甚至锁死(在每次站起的时候,能发现膝关节在最后的阶段仿佛卡起来了,这是个自然机制,为了增加站立的稳定性)。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
所以,在落地的时候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点。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