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是什么,单纯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是什么
单纯疱疹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病毒质粒大小约180纳米。根据抗原性的差别目前把该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获得,2型可从生殖器病灶分离到。感染是由于人与人的接触。从发生后四个月到数年被感染的人数可达人口总数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种病毒,但在临床仅有一部份发病。此病可分为: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阴部疱疹、卡波西病等,有时也是脑膜炎、脑炎的病因。口唇部疱疹一般较易诊断,同时因日晒、发热等种种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复发。该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鸡等的动物培养细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对田鼠细胞等有转化作用。还怀疑疱疹病毒与人类的宫颈癌有关。
HSV具有典型疱疹病毒形态特征。根据生物化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分为两个血清型,即HSV-1和HSV-2。二者基因组相似,序列有50%的同源性,通过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区分。HSV基因组大约152kb,34个基因,编码70多个多肽(polypeptides)。特别是?基因编码的晚期蛋白中有11种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K、gL、gM),有些功能较清楚。其中gB和gD与病毒吸附和穿入有关,是与细胞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病毒配体分子。gD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最强,可用于研制疫苗。gC是补体C3b―结合蛋白(complement C3b-binding protein)。gE是Fc受体,可与IgG的Fc端结合。gG为型特异性抗原,以此抗原能区别HSV-1(gG-1)和HSV-2(gG-2)。gH与病毒的释放有关。HSV对动物感染宿主范围较广。常用实验动物为家兔、豚鼠及小鼠等。HSV在多种细胞中能增殖,常用原代兔肾、人胚肾细胞以及地鼠肾等传代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感染细胞很快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并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二、单纯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原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病人及无症状的排病毒者均可成为传染源,约有20%健康幼儿和1~5%的成人是无症状排病毒者,从其唾液中可分离出HSV。有的国家常规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发现,约有0.5%妇女从生殖器排出HSV,因此,无症状排病毒者十分普遍。
HS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接吻、接触带有HSV的病人的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SV-1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较少见。新生儿可在娩出时通过患有生殖器疱疹母亲的产道而受染,病毒亦可由子宫颈上行而感染胎儿。儿童或成人均可感染HSV,儿童更易感染。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人群,感染发生早,常在幼儿时受染。
单纯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分HSV-1和HSV-2两型,完整的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120~150nm,病毒核心部分由双股DNA和一些蛋白质构成,外有蛋白质外壳,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六角形立体对称的20面体,最外一层为包膜,由糖蛋白和脂肪组成。
糖蛋白具有HSV的抗原性,并与病毒附着及穿透寄主细胞的能力有关。HSV对温热、紫外线、*、*均很敏感,对HSV敏感的动物有家兔、小鼠(尤其是乳鼠)、豚鼠、大鼠和地鼠等。可用鸡胚绒毛尿囊膜、人胚肾和兔肾细胞及小白鼠腹腔和脑内接种的方法分离病毒。人是HSV的唯一寄主。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全球范围内,有五亿人感染了HSV-2,三分之二的人口感染了HSV-1。这些病毒会引起诸多疾病,从口腔感冒到生殖器损伤以及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睛疾病。在婴儿中,HSV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发育问题。感染HSV的人群也有增加获得或传播艾滋病(HIV)的风险。
三、单纯疱疹病毒的临床表现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可分为原发型与复发型两型。初发单纯疱疹潜伏期2~12天,平均6天,多发生在婴幼儿或儿童,常为隐性感染,偶出现症状。
1、局部感染
(1)皮肤疱疹多见复发疱疹或成人初发性疱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以唇缘、口角、鼻孔周围等处多见。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或刺痛,进而充血、红晕,后出现针头或米粒大小簇集水疱群,基底微红,水疱彼此并不融合,但可同时出现多簇水疱群。水疱壁薄,疱液清亮,短期自行溃破、糜烂、渗液,2~10天后干燥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2)口腔疱疹
表现为口腔黏膜、舌部、齿龈、咽部甚至食管出现大面积水疱,随之变为溃疡。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发热及颌下淋巴结和(或)颈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儿童,成人多见*行为者。
(3)生殖器疱疹
主要为HSV-Ⅱ型感染所致。生殖器、会阴、外阴周围、股部和臀部皮肤均可受累,出现疱疹、溃疡及点片状糜烂。男性多发生在龟头、包皮、冠状沟、阴茎,亦可累及阴囊;女性则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宫颈,亦可累及尿道及周围皮肤。有*史同性恋者可引发疱疹性直肠炎,继而出现肛周和直肠化脓性感染或腹股沟淋巴结炎。少数患者因发生骶神经根炎导致神经痛、尿潴留或便秘。
(4)眼疱疹
表现为单疱性角膜炎、结膜炎,大多为单侧性,常伴患侧眼睑疱疹或水肿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者可致角膜溃疡、浑浊,甚至穿孔致盲。在新生儿和AIDS等全身播散性感染患者中,可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或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常导致失明。
(5)疱疹性甲沟炎
手指的HSV是原发口或生殖器疱疹的一种并发症。病毒可经手指上皮破损处进入或由于职业及其他原因而直接进入手指表皮内,疱疹病变常发生于末端指节,深入至甲床形成蜂窝状坏死;故局部疼痛剧烈,呈跳痛样,常伴有发热、肘窝和腋窝淋巴结炎。经常裸手接触疱疹患者的牙医和护士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险。
(6)新生儿疱疹新生儿HSV感染中的70%由HSV-Ⅱ所致,皆因出生时接触生殖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先天性感染常是原发性HSV感染的母亲在妊娠期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的胎儿可早产,或先天畸形,或智力发育障碍。新生儿感染HSV后可呈现无症状隐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轻者仅为口腔、皮肤、眼部疱疹,重者则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新生儿70%以上的HSV感染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年长儿和成人少见。除新生儿以HSV-2原发感染外,原发性的HSV脑炎少见。多为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自主神经根的HSV-1激活后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染主要累及额叶和颞叶,以出血坏死性脑炎为主。不同型别HSV性脑炎临床表现不同,HSV-1型主要引起局灶性脑炎,HSV-2型则倾向于脑膜脑炎。任何年龄和季节均可发病,前驱症状可有发热(最高可达40℃)、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1/4患者有口唇疱疹史。2~5天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如头痛、呕吐、神志改变、神经症状、精神症状,2/3患者可有局部和全身抽搐、脑膜刺激征等。病程极期,因脑水肿和脑实质坏死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而致死。其中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为本病特点。
(8)单纯疱疹性肝炎主要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力低下患者,易发生急性肝衰竭。主要表现为发热、肝酶增高、明显白细胞数减少症,可不出现疱疹性皮肤病。
2、全身感染
(1)全身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播散性HSV感染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亦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见于细胞免疫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临床表现重,多器官受累。初起可表现为重症疱疹性口龈炎、食管炎、外阴阴道炎,高热、甚至惊厥,继而全身发生广泛性水疱,疱顶脐凹,同时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疱疹性肝炎、脑炎、肺炎、胃肠炎以及肾上腺功能障碍等内脏损害。病死率高达70%。
(2)湿疹样疱疹
系由慢性湿疹、皮炎等病损区及其周围皮肤突然发生HSV病毒感染,致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广泛皮损,并出血融合、出血或转为脓疱疮,偶可发生血行播散或继发细菌感染,累及其他重要脏器而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易误诊为原有湿疹的加重。
四、单纯疱疹病毒如何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皮肤、黏膜疱疹临床表现,并结合某些促发因素、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诊断不难。但对于角膜、结膜、腔道深处(如生殖道、尿道、直肠等)以及疱疹性脑炎、其他内脏性损害而缺乏皮肤疱疹者,诊断较困难。
疱疹性脑炎、脑膜脑炎临床诊断依据:①急性脑炎、脑膜脑炎症状,但流行病学史不支持乙脑或森林脑炎。②病毒性脑脊液表现,如为血性脑脊液或检出大量红细胞则高度提示本病可能。③脑点图、MRI提示病变以额叶和颞叶为主,呈弥漫性不对称损害。
2、实验室诊断
(1)疱疹基底部刮取物和活检组织标本镜检可见多核细胞及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以确定疱疹类疾病,但不能与其他疱疹病毒鉴别。
(2)检测HSV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恢复期病毒特异性IgG滴度升高大于4倍可以确诊。
(3)RT-PCR检测HSV病毒DNA阳性可确诊。
实验室诊断HSV脑炎、脑膜脑炎标准:①脑脊液(CSF)中HSV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②CSF中病毒DNA阳性。③病毒特异性IgG滴度:血清/CSF比值≤20。④CSF中恢复期病毒特异性IgG滴度升高大于4倍。满足4项中的任何1项即判定HSV脑炎或脑膜脑炎。
3、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带状疱疹脓疱疮、手足口病等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