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病例鉴别

  临床上有些类白血病反应的患者在初诊时比较容易被大夫诊断为白血病。是因为某些类白血病反应性疾病的血象白细胞数量较高、骨髓象检查幼稚细胞增高,这些都有白血病的表象相同,造成了确诊的困难。然而,通过详细分析类白血病反应性疾病和白血病是能通过两者的几点不同进行区别的,以下通过医院的真实病例进行两者的区分鉴别:

  女,41岁,一周前发热,咽痛。类似感冒症状。去医院检查血常规时WBC减少,血沉加快,WBC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之54,淋巴细胞百分之46,血小板264×109/L,血红蛋白105g/L网织红细胞0.2%,血沉78mm/h。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M∶E=6∶1,原粒2.3%,早幼粒61.2%,早幼粒胞体大小较一致,圆或椭圆形,大多无伪足,胞浆较丰富,多数细胞有密集粗大的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较规则,大多可见核仁,红系占11.5%,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不减少。医生检查该女士,T38.1℃,P87次/min,BP14/10kPa,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双侧扁桃体Ⅱ°~Ⅲ°大,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颈软,颈静脉不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鸣,心(-),腹部平软,肝脾未们及,做咽拭子细菌培养:无痛原菌生长,血培养(-)。经菌必治、利血生、维生素B治疗,3d后体温降至正常,咽痛明显减轻,住院8d病愈出院,出院后门诊随访无血液学异常。

  通过病例描述该病人的骨髓象特征是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明显增生,按FAB的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标准,易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a,但,从细胞学角度讲,本文病例的中性细胞内可见空泡及中毒颗粒,而M3a常无,尽管本病例骨髓内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百分比明显增高(>30%),但其胞核形态较规则,无M3a那样的深度凹陷,分叶等畸形;多呈较规则的圆形,无融合现象,胞浆内颗粒大小也比较均匀,而M3a的颗粒常大小不均,形态不一,密集融合;另外无原粒细胞伴随增多,胞浆内未查见Auet小体,而M3a常伴原粒细胞增多,可见柴束状Auer上体;。比较明显的对比是通过抗感染治疗本病例血象骨髓象恢复了正常,同时患者在临床症状获得了改善,故该女士应该诊断早幼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通过以上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几个区别点:白血病时红系细胞减少有明显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只是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在原因去除后,白细胞仍能可恢复正常。并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升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