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日常护理
一部分人都有心慌的经历,正常人出现心慌,如果是偶发,并且休息以后能够明显缓解,就不用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但是如果是频发的心慌,心电图等检查显示是严重的室性期前收缩,就要重视,进行治疗。如果是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并且出现与之相关的症状,就要进行积极治疗。
对于不同的室性期前收缩,根据病情的不同,伴随症状的不同,治疗的方式也有所差别。对于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即使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属于室性期前收缩比较多,或者偶有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预后一般也比较好,此时可以不进行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休息或者去除患者诱发因素以后,症状往往能够缓解。对于精神紧张和焦虑引起的心慌,可以少量使用镇静剂或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值得注意的是用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并不是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数的发作。
对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就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特别是对于有病情复杂,多形、成对、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在治疗期间应该根据病史、病情的复杂程度、左室射血分数等进行危险分层得评估,值得注意的是越是高危的患者越要加强治疗。
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具有原发病的,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控制诱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用减慢心率的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的药物。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常见的有胺碘酮,可用于复杂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在非心肌梗死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普罗帕酮是有效且比较安全的。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预后良好。其主要干预策略是对症治疗。而大多数这些病人并无症状,因而无需特殊治疗,尤其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有症状的病人,应首先对其症状进行具体分析。减少复杂型室早的总数可作为观察指标,并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