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支原体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肺炎支原体是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为200nm。无菌胞壁,可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上生长与分裂繁殖,含有RNA和DNA,经代谢产生能量,对抗生素敏感。支原体为动物多种疾病的致病体,目前已发现8种类型,其中只有肺炎支原体肯定对人致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在20%马血清和酵母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初次培养于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呈圆屋顶形桑葚状菌落,多次传代后转呈煎蛋形状。支原体发酵葡萄糖,具有血吸附(hemadsorption)作用,溶解豚鼠、羊的红细胞,对亚甲蓝、醋酸铊、青霉素等具有抵抗力。最后尚须作血清鉴定。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冬季较多。呼吸道感染有咽炎和支气管炎,少数累及肺。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肺炎的10%。
(二)发病机制
支原体肺炎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侵入肺泡后,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泡内,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通过产生过氧化物,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以及黏膜下细胞浸润等变化。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内和肺外器官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人认为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是宿主对感染的一种超免疫反应。肺外器官病变的发生可能与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有关。但也有报道,肺炎支原体可通过淋巴和血流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从而引起脑膜炎和心肌心包炎等。肺部病变呈片状或融合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泡内可含少量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泡壁和间隔常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有黏膜充血、上皮细胞肿胀、胞质空洞形成。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中枢神经受累者,可见脑膜炎,脑炎及脊髓炎病变。并发心脏疾患者可见心肌、心包炎症。尸检报告有多发性血管内血栓形成后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