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口腔疱疹和手足口区别

  手足口病和口腔疱疹区别

  1、手足口病和口腔疱疹区别

  病因

  口腔疱疹:单纯疱疹病毒引起,通过唾液传染。

  手足口病: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年龄

  口腔疱疹:6个月~6岁小孩较常见,年龄越小,全身反应越剧烈。

  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

  表现

  口腔疱疹: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合并发生,冬季发病较多,发病时有38℃~40℃的发热。

  手足口病:起病前一两天发热,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时长

  口腔疱疹:在发热1~2天后,口腔内多部位黏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小疱疹和溃疡,只在口腔内出疹,其他部位没有,1到2周可消退。

  手足口病:口腔黏膜疹出现后,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一周后疹子消退。

  2、手足口病疱疹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3、口腔疱疹临床特征

  6岁以下儿童较多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可发病。发病前常有与疱疹病患者接触史。经过4~7天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疼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易溃破,形成浅表溃疡。糜烂期成簇的小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并可造成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唇和口周皮肤也可有类似病损,疱破溃后形成痂壳。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需7~10天。

  手足口病的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口腔疱疹的预防护理

  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均因接触了单纯疱疹患者引起。单纯疱疹病毒可经口-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黏膜、眼角膜等疱疹病灶处传染。单纯疱疹病毒的活动感染患者与无症状的排毒者,他们的唾液、粪便中皆有病毒存在。故本病患者应避免接触其他儿童与幼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