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有哪些
气管切开手术是医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紧急治疗手法,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将人体的气管切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在做手术切开气管后身体就会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容易引起器官部位的痰液,还会容易导致呼吸负荷等,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有哪些呢?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
(一)皮下气肿
最为常见。皮下气肿多发生于颈部,亦可延及面部、胸、腹部甚至到会阴部。
其症状是局部肿胀,发生于颈部时颈部变粗,触之有握雪感。听诊有捻发音或小爆破音。
发生原因多为术中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开过大及伤口缝合太紧等,吸气时胸腔内负压作用气体经切口进入皮下。也可由纵隔气肿蔓延至颈部。
应注意的是皮下气肿常与纵隔气肿及气胸同时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套管通畅而患者呼吸困难仍不能缓解者,应及时拍摄胸部X线片,根据病情予适当的治疗。皮下气肿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轻度皮下气肿一般可在一周左右自行吸收。
(二)气胸
右胸膜顶较高,以儿童为甚。若手术分离偏向右侧,位置较低,易伤及胸膜顶引起气胸。若双侧胸膜顶均受损伤,形成双侧气胸,病人可立即死亡。
气胸的症状比较明显,如呼吸困难、胸廓运动减退、听诊呼吸音低、叩诊呈鼓音、心浊音界向对侧移位。拍摄X线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轻度气胸可密切观察。张力性气胸应立即用较粗针头作胸腔穿刺抽出空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
(三)纵隔气肿
小儿较常见。多因剥离气管前筋膜过多所致。重度呼吸困难并有咳嗽者更易发生。若纵隔的壁层胸膜破裂,则可由纵隔气肿转为气胸。纵隔气肿的轻重有很大不同。
轻者症状不明显,一般均有胸痛。重者呼吸短促,听诊心音低而远,叩诊心浊音界不明。X线片检查显示纵膈影像变宽,侧位像可见心与胸壁之间的组织内有条状空气阴影。
轻度纵隔气肿无需治疗。气肿严重有纵膈压迫症状并影响呼吸循环时应施减压术,将气体放出。
(四)出血
可分为手术早期出血及中后期出血。
早期出血又称原发性出血,多由手术止血不充分引起。多发生于颈前静脉及甲状腺峡部。在阻塞性呼吸困难者,因静脉回流不良,血管怒张容易出血。一些患者因原发病而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者,术中可引起弥漫性渗血。少量出血可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出血多者要重新打开伤口止血,要防止血液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应用抗凝药物者应在停药后24小时再行手术为宜。
中后期出血,又称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手术后6~10日,亦有发生于术后一月至数月者。少量出血多由于创口感染、肉芽组织增生所致。但有时少量出血也可能是致命性大出血的先兆。致命性大出血多数是由于气管套管远端压迫损伤气管前壁及无名动脉壁,加之感染致无名动脉糜烂破溃,而致大出血。
预防致命性大出血应注意:
气管切开的位置不应过低,不可低于5~6环;
尽量少分离气管前软组织,避免损伤前壁的血液供应;
选择适当的气管套管,套管在气管内有搏动现象,应调整气管套管的位置,或换一较短的套管,若发现套管引起刺激性咳嗽或有少量鲜血咯出,亦应立即换管;
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套管者,应间断放松气囊,防止气管局部缺血感染坏死;
争取早日拔管。
(五)窒息或呼吸骤停
儿童多见。
小儿气管较软,术中钝性剥离或误用拉钩将气管压瘪可引起窒息。
在长期阻塞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中枢靠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刺激来维持呼吸。当气管切开后,突然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血氧增加,二氧化碳突然减少。呼吸中枢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刺激,因而呼吸表浅以致骤停。
此时应作人工呼吸,给二氧化碳和氧的混合气体吸入,注射兴奋剂及纠正酸中毒。
(六)急性肺水肿
多发生于呼吸困难较久的病人。
气管切开后,肺内压力骤降,肺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因而发生肺水肿。患者出现渐进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两侧肺底有水泡音。
治疗方法可在气管套管上接一单向活瓣的“Y”形管,呼气时使气体通入一水瓶增加呼气的阻力即增加肺泡内呼气的压力。吸气时则通过另一管直接吸入新鲜空气并无阻力,然后将水瓶内的水量逐渐减少,二月内使呼气阻力完全解除。
(七)肺感染及肺不张
经气管套管的非生理性呼吸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有时可因分泌物潴留而阻塞下呼吸道引起肺不张。故在气管切开后,加强护理,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是极重要的。若只给抗菌素及氧气,不但无效而且会延误抢救时机。
(八)气管食管瘘
较少见。多发生于术后2~10周内,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手术操作粗暴损伤食管前壁及气管后壁,或损伤气管后壁,感染后形成瘘管。
气管套管位置不合适,套管压迫及摩擦气管后壁,引起局部溃疡及感染。
气管食管瘘的主要症状是进食时因食物或反胃物经瘘管进入气管内引起吞咽性咳嗽。如从气管内抽吸的分泌物内有食物残渣,应当高度怀疑气管食管瘘。可用吞咽美兰、碘水(油)X线摄片及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治疗:轻者更换短的气管套管;下鼻饲管,使糜烂处及瘘口处的刺激减少得以休息,同时加强营养,待其自愈。重者需行手术缝合及肌肉修补术。
(九)拔管困难
拔管困难的原因包括:
引起喉梗阻的原因尚未完全解除;
气管切开位置过高,损伤环状软骨及第一气管环,形成新的狭窄;
气管切口过大,气管套管套囊的压迫及气管前筋膜分离过多,伤口感染气管软化致气管前壁下塌,气管狭窄;
气管前壁肉芽组织过长;
功能性呼吸困难。
治疗:要寻找拔管困难的原因加以治疗,多数均可拔管,瘢痕狭窄者可用喉及气管扩张器反复扩张或作喉气管成形术。
(十)顽固性气管皮肤瘘管
见于戴管久者及喉气管恶性肿物放射治疗后。其颈部皮肤沿创口周进入气管。拔管后可形成气管瘘,其周围皮肤因放射或损伤,修复能力较差。可先用锐利刮匙刮除瘘管口上皮,蝶形粘膏拉紧,促进瘘口自行封闭。如不成功则需行瘘管缝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