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汗癣发生,汗癣的定义及病因
一、汗癣的定义及病因
汗癣又称花斑癣、汗斑,是由糠批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青年人,特别是男青年,由于活动多而出汗多,如果不及时换洗衣服和揩干皮肤,则很容易发生花斑癣。花斑癣还多见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人,因这类人的表皮细胞更换周期延长,有利于真菌生长,若停用激素后花斑癣即好转。此外,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诱发本病。
花斑糠疹,旧称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轻度的炎症,通常无自觉症状。损害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上有糠秕状的脱屑,好发于胸部,背部,上臂,腋下,有时也波及面部。
致病菌系一类嗜脂性酵母菌,称为马拉色菌。此类真菌是正常皮肤的腐生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高湿,局部多脂多汗,卫生条件不佳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由腐生酵母菌转化为菌丝型方可致病。此菌仅侵犯角质层浅层而不引起真皮的炎症反应。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青年人,特别是男青年,由于活动多而出汗多,更容易发生花斑糠疹。花斑糠疹还多见于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人,因这类人的表皮细胞更换周期延长,有利于真菌生长,若停用激素后花斑糠疹即好转。此外,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诱发本病。
二、汗癣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汗癣的临床表现:
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邻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表面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糠秕样鳞屑,灰色、褐色至黄棕色不等,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时间较久的呈浅色斑。皮疹无炎性反应,偶有轻度瘙痒感,皮损好发生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颈、面、腋、腹、肩及上臂等处,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复发。
汗癣的临床分型有哪些呢?如下:
1、毛囊型
损害沿毛囊分面,似毛囊性丘疹或斑片,鳞屑极薄。
2、白斑型
除去鳞屑或痊愈后,遗留色素暂时减退。此型预示本病处于缓解阶段。
3、斑片型
此型损害较少,一片或数片,表面鳞屑较厚,色泽较深。
根据其临床表现,皮屑以10%氢氧化钾液直接涂片找到弯曲或弧形的糠秕酵母菌丝或圆形孢子,即可诊断。
三、汗癣该如何治疗
1)15%~20%冰醋酸溶液或3%~6%复方水杨酸液,涂病损处,1d1次,连续用药7~10d,治愈后每隔1~2周再涂1次,以防复发。
2)1%益康唑霜,每日2次,5d为1疗程。
3)50%丙二醇溶液,外用,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
4)40%硫代硫酸钠涂擦病损处,1~2min后再涂4%酸液,两者起化学反应,产生新生态的硫,以达到杀灭真菌的作用。
5)一支黄花500g加水2500ml,浓煎成250ml,加入雄黄及硼砂各9g,擦患处。
6)复方酮康唑软膏外用。
7)1%Terbinafine霜外用,治愈率达70%~80%。
8)水杨酸与水1:20比例混合涂擦病损处,会有酸疼感,可与甘油1:1比例混合涂擦病损处。
早期发现患者,早期治疗。因本病无自觉症状,不易引起重视,故要加强定宣传教育。另外要增强抵抗力,治疗力求彻底,治愈后衣被要消毒处理。受此种致病菌感染后易复发,治疗应彻底以达根治的目的。
四、怎样避免汗癣发生
一、一级预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换洗内衣裤。合理营养,因营养不良可诱发本病,对于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并预防本病。
1、及时更换衣物:汗斑主要是由于汗液浸渍,汗湿的衣物未及时更换、清洗等原因造成霉菌孳生,当个体皮肤抵抗力降低时而致病。也可由于穿用过汗斑患者的衣物而被传染患病。亦可因职业致汗液浸渍而发病,如重体力劳动者、电焊操作者、运动员等为易感人群。
2、穿棉质衣物、保持肌肤干爽:衣服必须穿纯棉或麻的质料,保持吸汗透气。日常生活注意保持皮肤干爽,例如:运动后应赶快擦干,或用水清洗过。
3、不使用碱性物品清洁肌肤:洗澡或沐浴时不得使用碱性清洁用品,应使用pH5.5弱酸性清洁剂。
4、勤消毒:要防止过度出汗;常冲凉、勤换衣服;进行日光浴也有一定效果;被单、毛巾与衣服等日用品应经常漂洗消毒等。
5、饮食清淡:平时应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6、不待在潮湿的环境中:避免处在相对比较潮热的环境,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应该及时注意擦掉皮肤上的汗液。
二、二级预防
1、汗斑患者若不医治,可多年不愈,但只要认真对待,坚持用药也是较易治愈的,因为汗斑菌生长在皮肤的最浅表层,外用的抗真菌药物均能奏效。
2、为防止愈后复发,宜在病损痊愈后再用药2周,同时穿用防霉菌衫裤,既可辅助治疗又有预防作用。
3、在治疗期间患者使用过的衬衣,衬裤,被单,枕套等都要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可用煮沸消毒,或用开水烫洗后曝晒,以及用福尔马林熏蒸等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