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管狭窄症预后不良的护理,胸椎管狭窄症的饮食禁忌说明
一、胸椎管狭窄症预后不良怎么办最好
1、改正不良的姿势,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克服不良的习惯:坐位时,不要翘起;二郎腿,需要在一个固定的姿势下工作时,特别是如弯腰姿势时,弯腰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要过度弯腰,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间歇地做些伸腰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2、不要连续长时间内服或注射激素类药物:过量应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肥胖、痤疮、易受感染等,重者可致股骨头坏死、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炎等。尤其是在非正规医院治疗时,大量应用激素可迅速明显减轻疼痛,给患者以疗效显著的假象,但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3、注意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椎管狭窄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和治疗期间,关节韧带比较松弛,炎症较重,如果休息不好可能加重病情。
4、注意保暖:寒冷、潮湿季节时应注意保暖,以免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因为受凉所致的腰肌纤维炎、痉挛常引起椎关节的僵硬,椎间盘突出复发,神经根水肿。由于局部肌肉损伤,血液循环较差,患部比其它部位更容易受凉。
二、胸椎管狭窄症的病理说明
从病理改变可以看出,构成胸椎椎管后壁及侧后壁(关节突)的骨及纤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增厚,以致向椎管内占位而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及其血管等,在多椎节胸椎椎管狭窄病例中,每一椎节的不同部位的狭窄程度并不一致,以上关节突的上部最重,在下关节突部位则内聚及向椎管内占位较少,压迫脊髓较轻,多椎节病例则显示蜂腰状或冰糖葫芦状压迫(亦可称为佛珠状压痕),MRI及脊髓造影检查可清晰地显示此种狭窄的形态。
除上述胸椎椎管狭窄退变的病理改变外,还可发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侧缘及后缘有骨赘形成,并向椎管内突出,加重对脊髓的压迫。
此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亦可引起胸椎椎管狭窄,其特点是增厚并骨化的后纵韧带可厚达数毫米,并向椎管方向突出压迫脊髓,可以是单节,亦可为多椎节。
脊柱氟骨症亦可致胸椎椎管狭窄,患者有长期饮用高氟水史,血氟,尿氟增高,血钙,尿钙,碱性磷酸酶亦增高,且检查时可发现其骨质变硬,以及韧带退变和骨化,可引起广泛,严重的椎管狭窄,X线片因可显示脊椎骨质密度增高而有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的先天性胸椎椎管狭窄病例较少见,其病理解剖显示椎弓根短粗,椎管前后径(矢状径)狭小,此种病例年幼时脊髓在其中尚能适应,成年后,轻微的胸椎椎管退变或其他致胸椎损伤等因素,均可构成压迫脊髓的诱因而使患者出现症状,且症状较重,治疗上难度大。
三、胸椎管狭窄症的外在表现
早期症状:早期可有头晕,手麻等症状
晚期症状:当压迫刺激脊髓后逐渐出现双下肢的麻木、无力、发软(踩棉花感)、皮肤感觉减退、走路不稳,甚至瘫痪,大小便失禁。
颈椎管狭窄症(脊髓型颈椎病)本病症状发展缓慢,早期可有头晕,手麻等症状,当压迫刺激脊髓后逐渐出现双下肢的麻木、无力、发软(踩棉花感)、皮肤感觉减退、走路不稳,甚至瘫痪,大小便失禁。
腰椎管狭窄症早期表现为腰痛、腰胀、腰紧束感。随着疾病的发展,腰部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并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无力、发凉、皮肤感觉减退、甚至肌肉萎缩。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50-100米后必须下蹲或弯腰休息一会方能继续行走,行走一段路又出现跛行)。后期出现下肢、腿部肌肉萎缩、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一般以中老年为发病高发期,是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溢出而压迫、刺激神经、血管、脊髓等产生的临床综合症。
腰椎滑脱症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椎体位置改变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可以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两种,前者也可称为先天性滑脱,是因椎弓根发育不全、峡部不连接引起的滑脱。后者常因外伤劳损椎间盘突出造成的椎体不稳。
四、胸椎管狭窄症的饮食禁忌说明
一、饮食适宜:1。宜吃钙质丰富的食物;2。宜吃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利尿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冬瓜。具有利尿的特性,可减少组织间隙的水肿,减少组织压迫。250g与排骨同炖食用。
羊奶。不上火,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都比较高。可促进组织的修复。250-500毫升直接饮用。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非常的高。200g清蒸食用。
三、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燥等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过于咸的食物;3。忌吃油脂高的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小麻椒。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比较丰富,可造成血管壁脂肪沉积,诱发血栓的形成。宜吃蛋白质高的瘦肉或者鱼肉。
咸菜。含有过多的氯化钠,能造成血压水平的升高,从而加重组织的水肿,使脊髓压迫加重。宜吃新鲜蔬菜。
酱菜。属于辛温性的食物,任何的炎性疾病以及实热性疾病都不适合进食辛辣刺激性的调味品。可炒熟去辣后少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