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急性间质性肺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能够产生DAD表现的疾病很多,诸如各种类型的感染、药物性DAD、吸入有毒气体、急性放射性肺炎、结缔组织病和血管炎等。所以,除了临床鉴别之外,病理的鉴别诊断也是必须的。

  1、间质性肺炎包括UIP、DIP和NSIP。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起病多隐匿、病程较长。病人多表现为进行性的胸闷、气短。胸部CT可见蜂窝影或网状影,胸膜下弓形线状影及支气管扩张;田山雅行曾报道,这些患者全部有影像学上多少不等的蜂窝影。其组织学的共同特点是纤维化区域内多为成熟的胶原纤维束,而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很少出现,甚至没有。这与AIP的表现正好相反。对于具体的某种类型的病理表现分述如下。

  (1)UIP:其最大的特点是:当转换低倍镜视野时,正常肺组织、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和蜂窝样改变尽显镜下。大部分纤维组织由大量嗜酸性胶原及少许相应的炎症或基质细胞组成。胶原的沉积增厚了肺泡壁并形成片状痕迹或伴蜂窝样改变。在蜂窝状扩大的气腔中,支气管上皮细胞或增生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覆盖于气腔表面;气腔中多含有浓缩的黏液组织、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肺泡之间有由胶原和不同数量的慢性炎症细胞所致的增厚的肺泡壁分隔。虽然大部分的纤维化区域是由无细胞成分的胶原组织构成的——它揭示出纤维化的“陈旧性”;但也有些区域会出现活化的成纤维细胞的聚集,它体现出纤维化尚处于活动期;此种“新旧”纤维化同时出现于标本中的表现是诊断UIP的关键。整个标本中,炎症反应通常只呈中等程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这些炎症细胞主要出现在胶原沉积区域或蜂窝样变化的区域,这与人们所推测的不明原因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纤维修复是ⅡP、尤其是UIP发病机制的假设相吻合。对偶尔出现的急性加重的UIP病例,除病理表现外,临床表现也是有力的鉴别手段。

  (2)DIP: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巨噬细胞聚集于肺泡腔,宛如肺泡上皮细胞大量脱落,故而得名。实际上,这些细胞多为单个核细胞,也有少量分散的多核巨细胞存在。肺泡壁上的肺泡上皮细胞呈增生形态。肺泡间隔因胶原的沉积和少量炎性细胞的浸润而呈轻、中度增宽。在低倍镜下,DIP的表现很是单一,不仅不存在成纤维细胞聚集区,蜂窝样改变也很少出现;这与UIP的组织学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NSIP:肺泡壁中的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变化较大,缺乏诊断UIP、DIP和AIP的特异性指征,自然也就无法纳入上述的任何一种类型。近一半的NSIP标本以间质炎症为主,纤维化的程度较轻甚至缺如。浸润于肺泡间质中的慢性炎症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大量浆细胞;这些细胞的浸润密度在所有类型的ⅡP中被认为是最高的。所以,这种表现在组织学上极易识别,也被认为是NSIP的特异表现。另外40%的NSIP病例,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纤维化的程度基本相近;但有时,这种表现也不易与UIP区分。而鉴别的要点是标本的总体变化相当一致,没有明显的蜂窝样变,成纤维细胞聚集区也很少见。另外所剩的10%以间质胶原沉积为主,它可局限或弥散存在;但是沉积区中很少见到活跃的成纤维细胞,而多为成熟的胶原束;所以与AIP也很易鉴别。

  2、ARDS其组织学特征为肺间质水肿和DAD。而AIP的病理表现就是DAD的增殖或机化期的表现,所以两者在临床表现和组织上均难以鉴别。但ARDS多有原发病及明确的病因,如感染、外伤等,故ARDS的诊断不应依赖肺活检,结合临床对典型病例不难诊断。有部分学者仍推测AIP缘于某些病毒的感染且属于ARDS范畴,遗憾的是至今也无任何证据。所以Ash认为,对两者的鉴别有时需做大量工作来寻找ARDS的病因。从这里我们可看出为何有些书籍将AIP称为特发性ARDS,以及临床上会将AIP误认为是ARDS。目前看来,二者是有区别的。病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运用糖皮质激素后,AIP的预后可望改善,而ARDS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常属无效。

  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发病较急,但进展缓慢。X线胸片上双肺多发性斑片影在病程中常有明显的游走。胸部CT可见层状或结节状分布的密度增高区,不见血管影像,其边缘区域有“气状征”。病理特点是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有肉芽组织堵塞于扩大的小气道内,有时延伸至肺泡管;肺泡壁及间隔有以单核细胞为主的浸润;这些改变多局限于次小叶范围。影像及病理学的病变区和正常区界限分明,通常不会与AIP混淆。由于DAD具有机化期,所以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会出现BOOP和NSIP的病理表现与AIP无法区分的情况。此时,病史及临床表现就成为鉴别诊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