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男性睡觉出虚汗怎么回事_出虚汗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一、为何男人睡觉总爱出虚汗呢

  男人晚上睡觉出虚汗是怎么回事,要怎么调理身体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在临床上出虚汗又叫盗汗,男人晚上睡觉出虚汗,大多是由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不好造成的,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是患上了某种疾病。

  当男性朋友们出现结核病、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还有就是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朋友都会在睡觉的时候出虚汗。

  如果是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晚上出虚汗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所以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查明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根治效果,切不可盲目用药,导致病情加重、延误。

  二、晚上出虚汗要如何调理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晚上出虚汗是怎么回事晚上出虚汗怎么办晚上出虚汗如何调理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这些食疗方帮你解决爱出虚汗的问题

  食疗方帮你解决爱出虚汗的问题1。黄芪红枣汤

  食疗方帮你解决爱出虚汗的问题2。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

  食疗方帮你解决爱出虚汗的问题3。浮小麦羊肚汤

  浮小麦30克,装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块,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捞去布袋,调味,食肚饮汤,一天内分次吃完。连用5-10天,有健脾止汗作用。对虚汗均有效。

  食疗方帮你解决爱出虚汗的问题4。黄芪猪瘦肉汤

  黄芪15克,猪瘦肉50克,加清水适量,煲1小时,食肉饮汤,连服5次。对表虚自汗效佳。

  食疗方帮你解决爱出虚汗的问题5。炒豆腐皮

  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丝,用素油炒,以葱盐调味,食之。每天一次,不限疗程,常食之有养胃敛汗之功,对虚汗有效。

  四、中医解释出虚汗是怎么一回事

  出虚汗,中医称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影响,日间时时汗出,活动益甚者为自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

  中医分析出虚汗的原因

  《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已经有所认识。《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漆,是谓津。”指出了汗乃血液化生,与心关系密切,有“汗为心液”之说。关于出汗的原因,《内经》认为是阳气蒸迫阴气所致,同时,还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出汗异常病证。

  《伤寒论》对外感病的汗出见症作了详细、具体的描述,并根据汗出的性质来推断病机,提出了外感病汗证的辨证纲领,创制了以桂枝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金匮要略》指出:“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者,此劳气也。”说明盗汗多由虚劳所致。同时,还详细论述了黄汗的脉因证治,启迪后世。

  《诸病源候论》有“虚劳汗候”、“虚劳盗汗候”、“风虚汗出候”等记载,认为汗证多属阳虚,卫阳不固所致。《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载有治疗自汗、盗汗的内服和外用专方,其中药物,如麻黄根、牡蛎、小麦、黄芪等,至今仍在沿用。

  宋《三因方·自汗证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或睡着汗出,唧1名盗汗,或云寝汗。”还指出因各种生理活动而引起的汗出,不得称为。自汗”。金元时代,对本证的认识又有所发展。《丹溪心法》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并对李东垣补阳调卫及补阴降火等疗法,有新的见解。

  明代《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此其*,固不可不知也”,但“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屑阳虚,盗汗必属阴虚”。见解中肯,颇切临床实际。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言简意赅,可谓治疗自汗、盗汗之大纲。王清任则另辟蹊径,提出“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总之,对汗的生理、病理论述,最早见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创了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的先例。《诸病源候论》对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探讨。金元时期,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的观点基本形成。明清医家对汗证治疗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总结,辨证论治水平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