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大雪”冬渐浓专家提醒养生三项注意

  不知不觉,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近在眼前。广州的气温也极为配合地有所下降,真正有了冬天的感觉。“一夜入冬”养生方式该如何转变?专家表示,当以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

  避寒就温,防冬病

  气温下降,首要之急就是要防病。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表示,由于气温的下降,寒冷的刺激,此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素体偏虚或有上述病史的人群尤应注意御寒保暖——头颈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这几个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更应重点加强防护。

  专家介绍,头为“诸阳之会”,头部靠近心脏,血流量大,向外散发热量也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气温15℃时,头部散失热量占人体散失总热量的30%,气温越低,则比例越大。头部受寒人体热量散失更多,阳气受损明显,容易出现头痛、头晕、耳痛、鼻塞、流涕等风寒上犯症状。

  另外,胸背部受寒易致胸阳闭阻、心脉不通而诱发心血管疾病;腹部受寒,寒邪直中肠胃易引起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双足受寒易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此建议市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准备好帽子、围巾、披肩、长袜、风衣、外套等御寒衣物,及时添衣保暖。

  食疗暖身,防燥热

  由于气温较低,阳气受遏,人体抗寒能力下降。成杰辉建议可适当补充一些诸如牛肉、羊肉、鸡肉、虾等温热食物来抵御寒冷。此类食物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热量较高,具有补脾暖肾、益气养血等功效,是冬季备受青睐的御寒食材。

  不过在处理这些偏于温热的食材时,应尽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调方法,也不宜放入过多辛燥香料进行调味。虽然煎炸爆炒、辛辣调味会增加菜肴的香气和口感,但食物因此而燥热倍增,在气候干燥的冬天食用就像一堆干草瞬间着火,极容易出现上火长痘、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秘出血等燥热阴伤的症状。

  而对于素体阴虚血燥之人,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热之品不能多吃,而鸭肉、龟、鳖等肉类性平或偏凉,可适当多吃。如鸭肉性平、微寒,滋阴降火、生津血、补五脏;乌鸡性平味甘,滋阴清热、补肾养肝;甲鱼性平,养阴清热、滋肾养血,都是十分滋养的冬季补品。另外,烹调时还可适当加入沙参、玉竹、石斛、黄精、枸杞子、桑葚子等药材,既美味又滋补,有补益虚损、滋养身体的功效。

  足部按摩固阳根

  民间固有“人老先老脚,养生先养脚”之说,可见足部养生对人体的重要性。成杰辉介绍,中医认为,人之先天根于肾,足底的涌泉穴为肾经起始穴位,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

  另外,足趾是人体大脑及头面部位的反射区,又是足三阴、三阳经的经气交接部位,以一侧手之拇指、食指捏住对侧脚的大拇指,在各个方向揉捏之后轻轻拽拉,然后逐渐将其余九趾用同样的方法按摩,有助于经气顺接通行,并有益智健脑、聪耳明目的功效。成杰辉提醒,足部按摩宜找准敏感点,讲究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按摩力度因人而异,并以能耐受为度,若能配合沐足,则效果更佳。

  大雪节气食疗方

  小米玉米番薯粥

  【材料】小米100克,白米50克,玉米粒30克,番薯100克。

  【制法】番薯洗净后削皮切块备用。小米、白米、玉米粒淘洗干净后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加入番薯,小火续煮约30分钟至番薯熟软即可。

  【功效】补虚养胃,益气健脾。适合素体脾胃偏虚之人。

  首乌黑豆乌鸡汤

  【材料】乌鸡500克,黑豆100克,何首乌50克,枸杞15克,红枣5枚,生姜3片。

  【制法】何首乌、黑豆提前洗净浸泡,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然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养血,滋补肝肾。适合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