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冬季饮食常识,冬季养生的药膳,冬季进补药膳

  一、冬季进补药膳

  枸杞莲子鸡汤

  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枸杞莲子鸡汤睡前1小时喝1碗能养心益肾。

  材料:枸杞30克、红枣12枚、干莲子60克、鸡肉200克。

  做法:枸杞、红枣、莲子洗净备用,鸡肉洗净、切块。把原料放入800毫升水中,大火煮滚后除去浮沫,改小火焖煮至食材软烂,加盐调味。

  北芪党参炖羊肉

  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羊肉温补,北芪有补气血,驱风寒,活血脉的功效。北芪党参炖羊肉是畏寒者、体弱者最合适的滋补品。

  材料:羊腿肉500克,北芪、党参、姜片各25克,黑枣10颗。

  做法:羊腿肉切成5大块,放入沸水锅焯3分钟,捞起用清水冲洗;放入炖锅内,将生姜片铺在羊肉上;黑枣洗净去核,与北芪、党参同入炖锅内,加沸水250毫升,加盖隔水用小火炖1小时,食用时用精盐调味即可。

  花旗参百合炖鹧鸪

  花旗参具有益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本草从新》称花旗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百合甘,微寒,归肺、心经;能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鹧鸪能补肺气,润肺化痰止咳。

  材料:花旗参3g,百合10g,鹧鸪150g,姜片适量。

  做法:将鹧鸪去毛、内脏,洗净飞水切块,花旗参洗净蒸软切片,与洗净的百合、姜片放入炖盅内,加清水300ml,武火隔水炖2小时即成。

  鹿茸参桂猪心汤

  鹿茸分为*茸和*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鹿茸参桂猪心汤,能养心益气、温通心阳。

  材料:鹿茸3克、党参12克、桂枝5克、猪心1个、生姜2片。

  做法:猪心洗净,切开,再洗净内腔,把药材洗碎,纳入内,用牙签扎紧。与生姜一起放炖盅内,加入冷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放下盐。

  二、治疗胃溃疡药膳

  1、鸡蛋炖三七

  做法:蜂蜜30克,鸡蛋一个,三七粉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每日1剂。

  功效:三七止血抗炎;蜂蜜补中益气,健脾胃;此方可舒肝理气,和胃健脾,适用于上腹疼痛,呕吐、伴恶心、嗳气等。

  2、蒲公英和龙胆草

  蒲公英与龙胆草可以煎服,也可做汤炖服,但是味道会苦,尤其是蒲公英的味道苦中带涩,需趁热服用。龙胆草,是治疗胃溃疡的良药。

  3、佛手扁薏粥

  做法:佛手10g,薏米、白扁豆、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纳入扁豆、薏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功效:佛手芳香理气,健胃止呕;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胸闷腹胀;薏米、山药健脾益胃;猪肚汤补虚损、健脾胃;适用于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三、冬季养生食疗高手

  健胃之最——山楂

  火锅是很多人冬季大餐必不可少的选择,但这种饮食往往浓油多肉,属肥甘厚腻之品,吃多了不易消化,此时,山楂就派上用场了。

  山楂是这个季节最具健胃消食功效的药食两用水果。明代药学著作《本草通玄》中记载山楂能“消油垢之积”;《本草纲目》说它“化饮食,消肉积”;《本草再新》记载山楂能“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现代研究表明,山楂中的枸橼酸能明显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强消化肉食等蛋白质的功能。需要提醒的是,山楂有活血化瘀、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不宜过多食用山楂,以免诱发流产。

  【推荐食疗方】健脾饼。用60克山楂肉、60克白术、30克神曲,共研成细末,制成如一元硬币大小的饼,隔水蒸熟、晒干后即可食用。每次吃1~2个小饼,亦食亦药。其中,白术甘温,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三种助消化的药合在一起,适用于肉食积滞、脾虚食积、小儿食积等各种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补脾之最——山药

  饮食过度、饮食不节,加上精神紧张、压力大,导致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受损。在讲究进补的冬季,脾胃不好又怎能吸收?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张明指出,冬季进补必先调理好脾胃,否则进补也是徒劳,反倒加重脾胃负担。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为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历来为众医家所赞誉,堪称补脾第一良药。《本草纲目》记载其“健脾胃、止泄痢”。《景岳全书》说山药能“健脾补虚,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现代药理学揭示,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不论脾阳亏虚还是胃阴虚的人,皆可食用。

  【推荐食疗方】山药虾皮糊。山药洗净,刮去外皮,剁碎成糜,放入碗中备用。锅置火上,加清水适量,中火煮沸,加入洗净的虾皮、黄酒、葱花、姜末,煨煮10分钟。然后拌入山药糜煨煮至沸,加精盐即成,早晚分食。可滋润血脉、固肾降压,尤其适于肝肾阴虚的高血压患者。虾皮含有丰富的钙,从中医角度来说,还具有补肾壮阳、理气开胃的功效,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补肾之最——板栗

  在五脏中,肾主水,属阴脏,寒气通于肾气,而冬季为肾气主令,此时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精气需要养藏,所以冬季养生尤其强调养肾,此时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有“药王”之称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

  【推荐食疗方】板栗烧白菜。生板栗10枚左右,大白菜200克,白糖、湿淀粉、花生油适量。板栗煮至半熟,捞出,剥去外壳,对半切开;大白菜洗净,切长条块。锅内留少许底油烧热,下板栗略炸后,捞出沥油。下白菜翻炒,将熟时放入板栗,略烧后勾芡调味即成。白菜也是冬季的时令蔬菜,营养丰富,且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板栗虽长于补肾,但吃多了不易消化,搭配白菜食用则可弥补这个不足。

  四、冬季进补喝点药膳汤

  党参牛肉汤气血双补

  牛肉洗净切片,凉水下锅,水开后撇去浮沫。山药去皮,切小块。锅洗净后重新烧开水,放入牛肉、党参、黄芪、枸杞、姜片,大火烧开煮15分钟。盖上锅盖,转小火煎煮1小时。放入山药,再煮30分钟,煮到山药软烂,调味即可。建议最好选牛腩或牛腱子肉,用清水多泡一会儿,有助于泡出血水。党参具有促使发胖的特点,要注意用量,6克以内为宜。

  党参是补气佳品,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导致的乏力、气短,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等问题。牛肉同样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的作用。党参搭配牛肉,补气血效果增强。特别是熬夜、压力大、感觉疲劳的人,在冬日来一碗党参牛肉汤,可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

  灵芝鸡汤增强免疫

  将鸡去皮洗净,备用;陈皮浸软去果瓤;锅中放适量水,烧开后放入鸡、灵芝、枸杞、陈皮、红枣,文火煲1个半小时。放入桂圆肉,接着煲15分钟,即可调味享用。

  这款汤中,灵芝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等作用。《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上药,可“益心气,补中,增智慧”。《本草纲目》则记载,灵芝能“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疗虚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灵芝中的有效成分:一是多糖、多肽,能清除色素沉淀、滋养皮肤、减少皱纹;二是“腺苷”,能减少体内自由基的堆积,延缓衰老,还能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加深睡眠。灵芝搭配鸡肉,味美补益。

  原则上,多数人都可以服用灵芝,但病人在手术前后一周都不适合服用,胃出血、胃溃疡等出血患者也不宜服用。少数人在服用灵芝后会出现过敏,需要警惕。

  黄芪鲫鱼汤健脾暖中

  将鲫鱼洗净,沥干;黄芪、莲藕洗净,胡萝卜去皮,切块待用。锅内倒油烧至六成热,放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再放姜片煸香;烹入黄酒,倒适量清汤,放黄芪、红枣、莲藕大火烧开,小火慢煲1小时。将胡萝卜放入锅中,继续用小火煲15分钟,调味即可。

  寒冬时节,机体活动减弱,新陈代谢减慢,黄芪能帮助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祛除寒气。鲫鱼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等作用,两者一起煲汤,更能补气血、温脾胃。适量喝此汤能健脾暖中,但黄芪用量不宜过多,20克左右即可。炖好后吃肉、喝汤皆宜,每周1~3次。此外,如有手足心热、两胁胀闷、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不适合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