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秋冬药膳进补要辨体质

  “立冬补冬,补嘴空”,南方地区也有立冬进补的风俗。秋季的养生重点是养肺,而冬季要以养肾为主。很多人喜欢用药膳进补,不过,体质虚弱的人适合用一些对身体滋补作用的中药,但身体很好时,则没有这个必要。

  冬季养肾食要温热

  立冬之后,北方已经寒风凌厉,广东大部分地区仍以秋高气爽的气候多见,不过,因常有弱冷空气来袭,气温变化大,早晚寒意习习,也是最难将息的时候。中医认为,此时也是人体补虚强身的重要时候。

  李剑明博士介绍,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季,五行属金,五味属辛,五脏属肺,秋季养生,一要养收,二要养肺。秋季易伤肺气,肺主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足、毛发不固。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因秋燥伤阴,津液亏损,故无液以下济于大肠,而使大便干结难解。秋季常见各种“干”,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咳”也是常见病,如经常有咳嗽、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呼吸系统问题。此外,胃肠道功能紊乱,容易脱发,也是秋季常见病。

  冬季则五行属水,五味属咸,五脏属肾,冬季养生,一要养藏,二要养肾。冬季是闭藏季节,人体生理上也处于藏精的最佳时刻,而藏精是肾脏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李剑明指出,肾喜温,而冬季气候寒冷,故要给肾以温补。这个季节,需要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要少吃凉拌菜,避免对胃形成刺激。

  药膳滋补适合体虚之人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秋冬养生要以温和平补为原则,过于辛辣燥热的食品和过于油腻或重口味的菜式均不适合多吃。一般人认为牛肉、羊肉、鸡肉等肉食热量相对较高、御寒效果好,因此冬季适合常吃。不过,中医认为,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等阴伤症状,食补养身时,还需注意养阴润燥,宜多吃大白菜、菠菜、白萝卜、鲜枣、石榴、苹果、柑橘、柿子等应季果蔬,既可补充机体水分,又能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

  李剑明博士认为,人的一生跟一棵树一样,有旺盛就有衰老,人到30岁时各方面达到高峰,30岁之后其实每天都在走下坡路。年老时,体力明显不如年轻人,很多老人会感觉上楼气喘,走路走不远,四肢无力。药膳养生可以提高人的抗病能力,体质虚弱之人,可以用一些对身体有滋补作用的中药。但身体很好时,就未必需要服用药膳。而药物养生要以滋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秋冬季常用药物有:阿胶,党参、沙参、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熟地等。

  除了自己煲药膳之外,类似复方阿胶浆等,由阿胶、熟地黄、党参、红参、山楂等组成,有补血、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等功效,也适合气血两虚、免疫力低下或贫血的人群服用。

  需要提醒的是,秋冬进补也要注意吃动平衡的问题,不能只吃而不动。适当的活动锻炼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改善血液循环,通畅血脉,更重要的是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以迎接寒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