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艾灸什么位置
艾灸治疗取穴如下:
阿是穴
也就是压痛点。
肩井穴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主治: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乳中穴
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三阴交穴
取穴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十总穴之一。
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
神阙穴
出自《外台秘要》。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穴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期门穴
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太冲穴
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至阳穴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膻中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注:以上穴位每日找到乳房压痛点、背部压痛点,然后配合3-4个穴位循环施灸。
灸法治疗乳腺增生有一定效果。
治疗期间应注意改变生活中的一些环境行为因素,从根本上防止乳腺增生病的进一步发展。
如调整生活节奏,减轻各种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充足睡眠,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不吸烟、不喝酒;
注意建立低脂饮食,多活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防止乳房部的外伤等。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
根据增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导管的束性增生。
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
可在在乳房部位可触及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肿块,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厘米。
多位于外上象限,表面光滑活动,触压有轻微疼痛,与皮肤不粘连,表面无红肿热痛。
肝郁气滞型伴见乳内肿块随月经前后或情志波动而增大或缩小,多有经前乳胀,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精神郁闷,喜叹息,胸胁胀痛;
痰气凝结型伴见乳内肿块形如鸡卵,坚实光滑,无明显胀痛,头晕,胸闷,痰多,胃纳欠佳。